查古籍
病名,喉風(fēng)之一種。出《喉科杓指》。癥見:兩倉平而不腫,有淡紅塊,四五粒,咽物覺痛,無身寒熱,六脈洪大(《喉科指掌》卷二)。多因飲酒后感受風(fēng)寒,化熱生濕,上壅咽喉所致。治宜清化濕熱為主,方選清咽利膈湯加減。
《審視瑤函》(公元 1644 年)明.付仁宇(允科)[傅仁宇]著。六卷,首一卷。 先總論,次方論。論述 108 證及其治法方劑,并述眼科手術(shù)方法,附有醫(yī)案、圖說、歌括。
(公元 1615 年)明.龔?fù)①t(子才、云林)著。十卷,分為十集。首集為診治諸論,次為諸病的辨證施治。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病名,喉風(fēng)之一種。出《喉科杓指》。癥見:兩倉平而不腫,有淡紅塊,四五粒,咽物覺痛,無身寒熱,六脈洪大(《喉科指掌》卷二)。多因飲酒后感受風(fēng)寒,化熱生濕,上壅咽喉所致。治宜清化濕熱為主,方選清咽利膈湯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