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證名?!峨s病源流犀燭·痧脹源流》:“角弓痧,心胸脹極,痧毒內(nèi)攻,故頭項(xiàng)向上,形如角弓反張,是臟腑已壞死癥也?!蓖庵畏?,急將毛青布一塊蘸油燒,乘溫抹其手足拘急處,再口含火酒,噴其通體,少頃,定覺舒展松動,然后用藥。藥宜寶花散、三香散等方。參見痧條。
(公元 1150 年)宋.劉昉(方明)著。四十卷。論病源形色、初生病及小兒各科疾病,分為 40 門,每門又各分子目。
《幼幼集成》(公元 1750 年)清.陳復(fù)正(飛霞)著。六卷。辨驚風(fēng)及對小兒勿濫用寒涼,以免傷敗脾胃等,均有較好見解。闡述小兒病的病因治療比較詳備。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病證名?!峨s病源流犀燭·痧脹源流》:“角弓痧,心胸脹極,痧毒內(nèi)攻,故頭項(xiàng)向上,形如角弓反張,是臟腑已壞死癥也?!蓖庵畏?,急將毛青布一塊蘸油燒,乘溫抹其手足拘急處,再口含火酒,噴其通體,少頃,定覺舒展松動,然后用藥。藥宜寶花散、三香散等方。參見痧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