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中醫(yī)詞典》e~f~g 格食

    證名。飲食被格拒于外,不得下咽入胃之證?!夺t(yī)林繩墨》卷五:“格食者,謂食不能下;格氣者,謂氣不能通。皆由中氣閉塞,痰涎壅滯,聚而不散,如噎膈之狀也。得病之因,有為怒氣不得發(fā)越,食飲不得舒暢,朝暮郁悶,以睡為安,延綿日久,房事淘情,不其真氣下陷而不復(fù),邪氣關(guān)格而閉塞,見食欲食,食不能下,是謂之格食。又或食下即吐,其吐痰涎裹食,是謂之格氣。格食者,脾病也;格氣者,肺病也。”治宜豁痰開郁,用二陳湯加厚樸、山楂、香附。初發(fā)加沉香、木香,久病加炒連、人參、脾虛不足加白術(shù),肺虛不足加麥冬。使氣清則痰行,氣開則格散。并戒食肥厚之味,動氣之物,以防生痰。參見噎膈、隔食條。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