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zé)峤?jīng)緯》(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著。五卷。搜集多種溫?zé)岵≈?,以《?nèi)經(jīng)》,張仲景等之說為經(jīng),以葉桂(天士)、薛生白、陳平伯、余師愚等之說為緯,辨別溫病的伏氣、外感、內(nèi)容豐 富。
查古籍
《溫?zé)峤?jīng)緯》(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著。五卷。搜集多種溫?zé)岵≈?,以《?nèi)經(jīng)》,張仲景等之說為經(jīng),以葉桂(天士)、薛生白、陳平伯、余師愚等之說為緯,辨別溫病的伏氣、外感、內(nèi)容豐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病條辨》(公元 1798 年)清.吳瑭(鞠通)著。六卷。依據(jù)葉桂的溫?zé)岵W(xué)說,明確溫病分三焦傳變、闡述風(fēng)溫、溫毒、暑溫、濕溫等病證的治療,條理分明。
治婦人風(fēng)虛寒中,腹內(nèi)雷鳴,緩急風(fēng)頭痛寒熱,月經(jīng)不調(diào),繞臍惻惻痛,或心腹痞堅,逆害飲食,手足常冷,多夢紛紜,身體痹痛,榮衛(wèi)不和,虛弱不能動搖,及產(chǎn)后虛損,并宜服方。
鐘乳 禹余糧 紫石英 甘草 黃 (各二兩半) 石膏 白石英 川椒 干姜(各二兩)澤蘭(二兩六銖) 當(dāng)歸 桂心 川芎 濃樸 柏子仁 干地黃 細辛 茯苓 五味子 龍骨(各一兩半) 石斛 遠志 人參 續(xù)斷 白術(shù) 防風(fēng) 烏頭(各三十銖) 山茱萸 紫菀(各一兩) 白芷 本 蕪荑(各十八銖)
上三十二味為末,蜜丸梧子大,酒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千金翼》有陽起石二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