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味苦、辛,微寒,平、溫,無毒。主治筋骨間寒熱,濕痹,拘攣,明目,堅齒,利九竅。
去白蟲、長蟲。主風(fēng)頭痛,腦鳴,目淚出。益氣,久服輕身,耐老。令人光澤,脂致,長須發(fā)。小荊實亦等。生益州。(惡烏頭、石膏。)
小荊即應(yīng)是牡荊,牡荊子大于蔓荊子而反呼為小荊,恐或以樹形為言。復(fù)不知蔓荊樹若高碩爾。(《新修》一○○頁,《大觀》卷十二,《政和》三○三頁)
(公元 1359 年)元.滑壽(伯仁)著。一卷。以浮、沉、遲、數(shù)、滑、澀六脈為綱,論述脈象及辨脈之法,甚有心得。
《諸病源候論》(公元 610 年)隋.巢元方著。五十卷。 共分 67 門、1720 節(jié),詳載各科疾病的病因、病狀。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味苦、辛,微寒,平、溫,無毒。主治筋骨間寒熱,濕痹,拘攣,明目,堅齒,利九竅。
去白蟲、長蟲。主風(fēng)頭痛,腦鳴,目淚出。益氣,久服輕身,耐老。令人光澤,脂致,長須發(fā)。小荊實亦等。生益州。(惡烏頭、石膏。)
小荊即應(yīng)是牡荊,牡荊子大于蔓荊子而反呼為小荊,恐或以樹形為言。復(fù)不知蔓荊樹若高碩爾。(《新修》一○○頁,《大觀》卷十二,《政和》三○三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