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經(jīng)解》 大黃

    作者: 葉桂

    氣寒.味苦.無毒.主下瘀血.血閉寒熱.破癥瘕積聚.留飲宿食.蕩滌腸胃.推陳致新.通利水谷.調(diào)中化食.安和五臟.大黃氣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入手太陽寒水小腸經(jīng).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jīng)、手少陽相火三焦經(jīng).氣味俱降.陰也.濁陰歸六腑.味濃則泄.兼入足陽明胃經(jīng)、手陽明大腸經(jīng).為蕩滌之品也.味濃為陰.則入陰分.血者陰也.心主者也.血凝則瘀.大黃入心.味苦下泄.故下瘀血.血結(jié)則閉.陰不和陽.故寒熱生焉.大黃味苦下泄.則閉者通.陰和于陽而寒熱止矣.癥瘕積聚.皆有形之實邪.大黃所至蕩平.故能破之.小腸為受盛之官.無物不受.傳化失職.則飲留食積矣.大黃入小腸而下泄.所以主留飲宿食也.味濃則泄.濁陰歸腑.大黃味濃為陰.故入胃與大腸而有蕩滌之功也.消積下血.則陳者去而新者進.所以又有推陳致新之功焉.其推陳致新者.以滑潤而能通利水谷.不使阻礙腸胃中也.腸胃無礙.則陽明胃與太陰脾調(diào)和.而食消化矣.飲食消化.則陰之所生.本自五味.五臟主藏陰.陰生而藏安和矣.

    【制方】

    大黃同黃芩、沉香、礞石丸.名滾痰丸.治痰癥.同當(dāng)歸、檳榔.治痢初起.同甘草.治胃火食入即吐.

更多中醫(yī)書籍
  • 《小兒藥證直訣》(公元 1114年)宋.錢乙(仲陽)著。三卷,上卷論證、中卷述醫(yī)案、下卷記載藥方,在兒科方面有不少創(chuàng)見 。

    作者:
  • 作者:
  • 作者:
    周學(xué)海
  • 作者:
    葉天士
  • 作者:
    祝登元
  • 作者:
  • 作者:
    汪東亭
  • (公元 659 年)唐.李績(蘇敬)撰。五十四卷。原書已佚,內(nèi)容尚散見于《經(jīng)史證類備急本草》中。包括藥圖、圖經(jīng)、本草三部分,收載藥物 844 種, 詳細介紹性味、產(chǎn)地、效用等 。

    學(xué)術(shù)價值: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書。開創(chuàng)圖文對照之先例。

    作者:
    蘇敬等20余人編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