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仲景之方中,芎歸膠艾湯用艾,而非君藥也。是以其所主治也,不可得而知矣。芎歸膠艾湯,主治漏下下血也,今從其成方而用之。
【辨誤】
《名醫(yī)別錄》曰∶艾可以灸百病。后人不審其證之可灸與否,一概行之,故罹其害也,蓋不鮮矣。醫(yī)者見之,以為不候寒熱之過也,不審可否,則固已失之矣。論寒熱,亦未為得也。灸者所以解結毒也,若夫毒著脊上,藥之不知,下之不及,就其所著而灸之,其毒轉而走腹,而后藥之為達也。臨其可灸之證也,我不終問其寒熱,而未有逢其害焉。有灸而發(fā)熱,是毒動也,世醫(yī)以為灸誤,非也。余于若證,灸而不止,其毒之散也,其熱亦止,此即所謂瞑眩而瘳者也。凡艾之為用也,灸之與煎,其施雖異,而以其一物也。偶爾言及焉,灸家言,禁穴頗多,余家不言之,一從《靈樞》,以結毒為 也。大凡灸不止一日,乃至五日七日,以多日為有效矣。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我未見其能治者也。
【品考】
艾 處處出焉。所賣者,雜它物可正焉。
《溫病條辨》(公元 1798 年)清.吳瑭(鞠通)著。六卷。依據葉桂的溫熱病學說,明確溫病分三焦傳變、闡述風溫、溫毒、暑溫、濕溫等病證的治療,條理分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仲景之方中,芎歸膠艾湯用艾,而非君藥也。是以其所主治也,不可得而知矣。芎歸膠艾湯,主治漏下下血也,今從其成方而用之。
【辨誤】
《名醫(yī)別錄》曰∶艾可以灸百病。后人不審其證之可灸與否,一概行之,故罹其害也,蓋不鮮矣。醫(yī)者見之,以為不候寒熱之過也,不審可否,則固已失之矣。論寒熱,亦未為得也。灸者所以解結毒也,若夫毒著脊上,藥之不知,下之不及,就其所著而灸之,其毒轉而走腹,而后藥之為達也。臨其可灸之證也,我不終問其寒熱,而未有逢其害焉。有灸而發(fā)熱,是毒動也,世醫(yī)以為灸誤,非也。余于若證,灸而不止,其毒之散也,其熱亦止,此即所謂瞑眩而瘳者也。凡艾之為用也,灸之與煎,其施雖異,而以其一物也。偶爾言及焉,灸家言,禁穴頗多,余家不言之,一從《靈樞》,以結毒為 也。大凡灸不止一日,乃至五日七日,以多日為有效矣。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我未見其能治者也。
【品考】
艾 處處出焉。所賣者,雜它物可正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