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余素不信“龍雷之火補陽則消”之說,后閱葉桂《景岳全書發(fā)揮·本草正》,乃知有先我言之者矣。其言曰∶今醫(yī)家每言龍雷之火,得太陽一照,火自消靡。此言甚是悖理。龍雷之起,正當天令炎熱,赤日酷烈之時,未見天寒地凍,陰晦凜冽,而龍雷作者。則知仍因陽亢,而非熱藥所能治也。若用熱藥,乃戴陽、格陽,陰極似陽之癥。此處尚要講究明白。按葉說甚當??箭埢鸬盟?,遇濕而焰之說,本始于王太仆《素問·至真要大論》注,不過借以形大熱之氣,不可以寒折之,折之以寒,而熱愈不得泄,勢必鑠盡氣血而死。注中所以有物究方止之喻也。至真要篇前列六氣,后列治法,則此注當指感癥言。如傷寒在表,身熱如灼,反宜桂枝之熱,不宜石膏之寒,故經(jīng)文此下有反治云云。義止如此,無俟深求。今因葉說,推原及之葉書,系道光時,其五世孫所刊者。此言在第四卷中。
《本草從新》(公元 1757 年)清.吳儀洛(遵程)著。 十八卷。以《本草備要》為依據(jù),一部分照舊,一部分增改,較為完善 。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余素不信“龍雷之火補陽則消”之說,后閱葉桂《景岳全書發(fā)揮·本草正》,乃知有先我言之者矣。其言曰∶今醫(yī)家每言龍雷之火,得太陽一照,火自消靡。此言甚是悖理。龍雷之起,正當天令炎熱,赤日酷烈之時,未見天寒地凍,陰晦凜冽,而龍雷作者。則知仍因陽亢,而非熱藥所能治也。若用熱藥,乃戴陽、格陽,陰極似陽之癥。此處尚要講究明白。按葉說甚當??箭埢鸬盟?,遇濕而焰之說,本始于王太仆《素問·至真要大論》注,不過借以形大熱之氣,不可以寒折之,折之以寒,而熱愈不得泄,勢必鑠盡氣血而死。注中所以有物究方止之喻也。至真要篇前列六氣,后列治法,則此注當指感癥言。如傷寒在表,身熱如灼,反宜桂枝之熱,不宜石膏之寒,故經(jīng)文此下有反治云云。義止如此,無俟深求。今因葉說,推原及之葉書,系道光時,其五世孫所刊者。此言在第四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