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著。六十四卷。包括醫(yī)論、診斷、本草、方劑、臨床各科等。主張人的生氣以陽為生,陽難得而易失,既失而難復(fù),所以主張溫補。
查古籍
《景岳全書》(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著。六十四卷。包括醫(yī)論、診斷、本草、方劑、臨床各科等。主張人的生氣以陽為生,陽難得而易失,既失而難復(fù),所以主張溫補。
《濟陰綱目》(公元 1620 年)明.武之望(叔卿)著。十四卷。對明.王肯堂《證治準(zhǔn)繩》中的女科,加以評釋圈點而成書。
陳實功曰∶漆味辛熱火象,有毒之物,人之皮毛,腠理不密,故感其毒而成。先發(fā)作癢,抓之漸似癮疹出現(xiàn)皮膚,傳遍肢體,皮破爛斑,流水作痛,甚則寒熱交作。
忌浴熱湯,兼戒口味,不然即變頑風(fēng)癬癩矣。(《正宗》)
申斗垣曰∶漆瘡令人渾身上下腫起,如痱如火,刺刺而痛,皮膚燥裂三五日,比風(fēng)熱瘡或疼或癢為異。(《啟玄》)
又曰∶宜韭菜搗汁,調(diào)三白散涂之。
澄曰∶木形人遇漆起泡發(fā)癢變瘡,肢腫作痛,甚者寒熱交作。此疾雖小,有受者遍身頭面似疹癩,浮腫生瘡?fù)窗W,毛發(fā)脫落,心神恍惚不得眠者,因療之遲,遂為他證,或成風(fēng)癲,真可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