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三豆丹(扁鵲)。敷痘毒圣藥。
黃豆 赤小豆 綠豆(各一合)
用醋浸搗研濃漿,時(shí)時(shí)以鵝翎掃上,紅腫退去,其效如神。
三豆飲(扁鵲)。凡遇時(shí)令不正,宜預(yù)服此,以疏解之。
黃豆 赤小豆 綠豆(各一升) 甘草節(jié)(二兩)
水煮熟,食豆飲汁。七日乃止,永保無患。
保元湯痘癰出膿之后,脾胃虛弱,膿清不斂者服之。
人參 白術(shù) 黃 (各一錢) 甘草(三分)
姜一片,棗二枚煎,食遠(yuǎn)服。
綿繭散痘后余毒流注各處出清水者。出蛾綿繭不拘多少,用生明礬末填滿 灰,干摻。
回毒即消丹(岐天師)
人參(二錢) 金銀花(五錢) 甘草(一錢) 元參(三錢)
水二碗煎三分,與小兒服之。一劑即消大半,二劑痊愈。付符一道,焚在藥中煎汁,神效。凡服藥不效,焚符于藥中,煎藥與小兒飲之,十人十生。
符式咒曰∶小兒有病,病魔作祟,吾今施符,治無不愈,吾奉天師岐真君律令敕。書符前念咒一遍,書畢又念咒一遍,焚于藥內(nèi)又念咒一遍,此秘訣也。
歲久不愈神方(岐天師)
黃 (二兩) 生甘草(二錢) 白芥子(三錢) 柴胡 肉桂(各五分) 人參 白術(shù) 當(dāng)歸 金銀花(各一兩) 薏苡仁(三兩)
先將薏苡仁用水四碗煎汁二碗,再煎前藥半碗,饑服一劑。后用黃 、薏苡仁、金銀花各一兩,白術(shù)、當(dāng)歸各五錢,生甘草、白芥子各二錢,陳皮三錢,水三碗煎半碗,四劑痊愈。其服藥之時(shí),更須用藥洗之。金銀花一兩,甘草三錢,生蔥三根,水二碗,煎洗之。
痘毒潰爛不愈 干百合為細(xì)末摻之,數(shù)次即愈。
痘毒 鵝肉蒸熟淡吃,其毒自消。
消痘毒 瑞香花葉同冰糖搗敷,中留一孔,透氣自消。
消痘毒 糯稻草燒灰入筲箕內(nèi),以滾水淋三遍,取稻草浸灰敷之,自消。
消痘毒(張 如《屢驗(yàn)方》)。大蚌一個(gè)只取肉,用黃土四圍封固,火煨至紅,只取蚌肉存性研末,油調(diào)敷,立消。
豆癰潰爛不愈 剝泥蛤 皮粘貼,即愈。
痘毒(錢青掄。)新瓦磨光洗凈,置羯羊糞于瓦上,上下以瓦覆之,文武炙燥,煙盡存性,取出為末,麻油調(diào)敷神效。
痘后余毒(《丹方全集》)
人參 白茯苓 犀角 金銀花(各三錢) 甘草(一錢五分) 羚羊角(一錢) 珍珠(八分研)
上為末,蜜丸。每日服一錢,白湯下。日日服,神效。
解毒護(hù)童膏(《陰 文注證》)。金銀花一斤,用水入銅器內(nèi),煎至渣無苦味為度,粉甘草四兩,用水煎至無甜味為度,去渣,二汁和勻,用文武火慢煎,約十碗至三四碗,入米白糖收成膏,埋土內(nèi)一日,出火氣。每早以百沸湯沖一盅與小兒吃,一切痘瘡不生,并可稀痘。若初出痘后,煎服此膏,則遺毒皆盡,勝多吃胡桃也。
痘毒久不收功奇方(湯聘三。)
干百合(三錢) 血竭(二錢) 冰片(一分)
共研極細(xì)末干摻,即收功矣。
移痘毒、大毒法 凡毒發(fā)虛怯處,骨節(jié)關(guān)鍵處,出頭便難斂口,可取池塘綠苔敷在腫上,留一空處,或上或下,即移毒于所空之處出頭。(池塘綠苔,夏月浮在水面上,冬月在水底泥上取。)
痘毒已潰 早稻草根連土烘燥,研極細(xì)摻之。
痘毒初起(張?zhí)停???喽〔?、伏龍肝同蜜調(diào)敷。
痘后余毒。
生綠豆末 赤小豆末 白蜜(各五錢) 豬油(三錢)
用馬齒莧汁一碗,同藥凈鍋內(nèi)熬成膏涂之。
消痘毒 漱凈口,將柿餅細(xì)嚼敷四圍,即消。
痘毒久不收口 多年頭油罐子放火上 紅,冷定乳細(xì)末,搓上即愈。
消痘毒 熱黃牛屎加蚯蚓搗敷,即消。
痘毒久不收功有多骨者 紅升丹同人中白( )各等分,研細(xì),搓上膏蓋,多骨自出,收功。
痘毒久不收功 鮮馬齒莧生搗爛取汁服之,以渣敷痘毒上,腫自消,膿自干,口自斂。
本草著作?!队褲O齋醫(yī)話》叢書之第六種。1卷。清黃凱鈞(退庵)撰。刊于嘉慶七年(1812年)。選臨床常用藥物309味,不分部類,大致按植物、礦物、動(dòng)物為序排列。每藥簡(jiǎn)明扼要地介紹其臨癥運(yùn)用要點(diǎn),所附個(gè)人經(jīng)驗(yàn),每出新意,甚切實(shí)用?,F(xiàn)存初刊本及《中國醫(yī)學(xué)大成》本。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三豆丹(扁鵲)。敷痘毒圣藥。
黃豆 赤小豆 綠豆(各一合)
用醋浸搗研濃漿,時(shí)時(shí)以鵝翎掃上,紅腫退去,其效如神。
三豆飲(扁鵲)。凡遇時(shí)令不正,宜預(yù)服此,以疏解之。
黃豆 赤小豆 綠豆(各一升) 甘草節(jié)(二兩)
水煮熟,食豆飲汁。七日乃止,永保無患。
保元湯痘癰出膿之后,脾胃虛弱,膿清不斂者服之。
人參 白術(shù) 黃 (各一錢) 甘草(三分)
姜一片,棗二枚煎,食遠(yuǎn)服。
綿繭散痘后余毒流注各處出清水者。出蛾綿繭不拘多少,用生明礬末填滿 灰,干摻。
回毒即消丹(岐天師)
人參(二錢) 金銀花(五錢) 甘草(一錢) 元參(三錢)
水二碗煎三分,與小兒服之。一劑即消大半,二劑痊愈。付符一道,焚在藥中煎汁,神效。凡服藥不效,焚符于藥中,煎藥與小兒飲之,十人十生。
符式咒曰∶小兒有病,病魔作祟,吾今施符,治無不愈,吾奉天師岐真君律令敕。書符前念咒一遍,書畢又念咒一遍,焚于藥內(nèi)又念咒一遍,此秘訣也。
歲久不愈神方(岐天師)
黃 (二兩) 生甘草(二錢) 白芥子(三錢) 柴胡 肉桂(各五分) 人參 白術(shù) 當(dāng)歸 金銀花(各一兩) 薏苡仁(三兩)
先將薏苡仁用水四碗煎汁二碗,再煎前藥半碗,饑服一劑。后用黃 、薏苡仁、金銀花各一兩,白術(shù)、當(dāng)歸各五錢,生甘草、白芥子各二錢,陳皮三錢,水三碗煎半碗,四劑痊愈。其服藥之時(shí),更須用藥洗之。金銀花一兩,甘草三錢,生蔥三根,水二碗,煎洗之。
痘毒潰爛不愈 干百合為細(xì)末摻之,數(shù)次即愈。
痘毒 鵝肉蒸熟淡吃,其毒自消。
消痘毒 瑞香花葉同冰糖搗敷,中留一孔,透氣自消。
消痘毒 糯稻草燒灰入筲箕內(nèi),以滾水淋三遍,取稻草浸灰敷之,自消。
消痘毒(張 如《屢驗(yàn)方》)。大蚌一個(gè)只取肉,用黃土四圍封固,火煨至紅,只取蚌肉存性研末,油調(diào)敷,立消。
豆癰潰爛不愈 剝泥蛤 皮粘貼,即愈。
痘毒(錢青掄。)新瓦磨光洗凈,置羯羊糞于瓦上,上下以瓦覆之,文武炙燥,煙盡存性,取出為末,麻油調(diào)敷神效。
痘后余毒(《丹方全集》)
人參 白茯苓 犀角 金銀花(各三錢) 甘草(一錢五分) 羚羊角(一錢) 珍珠(八分研)
上為末,蜜丸。每日服一錢,白湯下。日日服,神效。
解毒護(hù)童膏(《陰 文注證》)。金銀花一斤,用水入銅器內(nèi),煎至渣無苦味為度,粉甘草四兩,用水煎至無甜味為度,去渣,二汁和勻,用文武火慢煎,約十碗至三四碗,入米白糖收成膏,埋土內(nèi)一日,出火氣。每早以百沸湯沖一盅與小兒吃,一切痘瘡不生,并可稀痘。若初出痘后,煎服此膏,則遺毒皆盡,勝多吃胡桃也。
痘毒久不收功奇方(湯聘三。)
干百合(三錢) 血竭(二錢) 冰片(一分)
共研極細(xì)末干摻,即收功矣。
移痘毒、大毒法 凡毒發(fā)虛怯處,骨節(jié)關(guān)鍵處,出頭便難斂口,可取池塘綠苔敷在腫上,留一空處,或上或下,即移毒于所空之處出頭。(池塘綠苔,夏月浮在水面上,冬月在水底泥上取。)
痘毒已潰 早稻草根連土烘燥,研極細(xì)摻之。
痘毒初起(張?zhí)停???喽〔?、伏龍肝同蜜調(diào)敷。
痘后余毒。
生綠豆末 赤小豆末 白蜜(各五錢) 豬油(三錢)
用馬齒莧汁一碗,同藥凈鍋內(nèi)熬成膏涂之。
消痘毒 漱凈口,將柿餅細(xì)嚼敷四圍,即消。
痘毒久不收口 多年頭油罐子放火上 紅,冷定乳細(xì)末,搓上即愈。
消痘毒 熱黃牛屎加蚯蚓搗敷,即消。
痘毒久不收功有多骨者 紅升丹同人中白( )各等分,研細(xì),搓上膏蓋,多骨自出,收功。
痘毒久不收功 鮮馬齒莧生搗爛取汁服之,以渣敷痘毒上,腫自消,膿自干,口自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