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瘍醫(yī)大全》 濕毒流注門主方

    作者: 顧世澄

    制柏散濃黃柏?cái)?shù)斤,入糞坑內(nèi)浸一百日取出,入黃土內(nèi)埋三日,取出曬干,研細(xì)末。如瘡有水干摻,干則以蜜調(diào)搽之。

    分濕消毒丹

    黃丹(二兩) 鉛粉(炒) 白蠟(各一兩) 乳香(去油) 沒藥(去油) 兒茶 潮腦 松香(各三錢)輕粉(一錢) 血竭(五錢) 冰片 麝香(各五分) 銅綠(三分) 蚯蚓糞(韭菜地上者二兩,炒干一兩五錢)

    共為絕細(xì)末。先用蔥湯洗,濕之時(shí)摻在瘡口之上,必然癢不可當(dāng),但不可用手抓其癢,少頃必流黃水如金汁者數(shù)碗,再用蔥湯洗之,又摻又流又摻,如是者三次,則水漸少而痛漸止矣。明日用前膏藥以濃皮紙攤膏,仍入此藥二錢,任其水出,倘癢之極,外以鶴翎掃之,則不癢。

    分濕內(nèi)化湯

    薏苡仁(二兩) 金銀花 白茯苓(各一兩) 牛膝 半夏 甘草 川萆 (各五錢) 肉桂(五分) 水煎服。

    拖紙膏(吳丹垣)。麻油半斤,入廣膠一條熬化,再下黃蠟二兩熔化,傾碗內(nèi),入血丹、玄明粉各二錢五分,皮紙攤貼,數(shù)次即干。

    輕粉散

    輕粉(一錢五分) 黃丹 黃柏 密陀僧 茶葉 乳香(去油,各三錢) 麝香(三分)

    研細(xì)密貯。先用蔥熬湯洗凈,再搽。

    爛腿瘡。(懷德堂。)

    百草霜 乳香(去油) 窯煤(各三分) 沒藥(去油,一分五厘) 血竭 龍骨 輕粉(各一分)生芝麻(一撮,研)

    生雞子調(diào),做隔紙膏貼。

    兩腳俱是青疙瘩腫痛骨疼 獨(dú)蒜切片約三個(gè)錢濃,放青處艾灸三炷,換蒜又灸至愈。若患處大,搗蒜餅鋪上,聚艾灸之。

    腿上濕瘡成片出水,時(shí)痛時(shí)癢。

    黃柏(一兩) 乳香(三錢) 如癢加∶潮腦(二錢)

    共為末干摻。如瘡干豬油調(diào)搽。

    三妙散

    生蒼術(shù) 檳榔 生黃柏(各等分)

    研細(xì)搽之,滲濕止癢,如濕癬用蘇合油調(diào)搽。

    螵蛸散(張景岳)。 治濕熱破爛,毒水淋漓等瘡,或下部腎囊足股腫痛,下疳諸瘡,無不神效。

    海螵蛸(不必浸淡) 人中白(或人中黃亦可,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先以百草多煎濃湯,乘熱熏洗,后以此藥摻之,如干者以麻油或熟豬油蜜水俱可調(diào)搽。如腫而痛甚者,加冰片少許更妙,若濕瘡膿水甚者,加密陀僧等分,或 過官粉亦可,或 蘆甘石更佳。

    飛丹散寒濕風(fēng)濕腳腿等瘡,先用百草煎湯,乘熱熏洗。

    飛丹 人中黃(白更妙) 輕粉 水粉(各等分)

    為末干摻。外以油紙包扎,若干陷者以豬骨髓或豬油調(diào)貼之。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