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瘍醫(yī)大全》 口瘡門主方

    作者: 顧世澄

    口瘡 砂仁火 存性為末,摻上即愈。

    又方

    硼砂(一錢五分) 寒水石(一錢) 黃柏 朱砂(各七分) 冰片(五厘)

    研細(xì)。先用苦茶漱凈再吹。

    小兒口瘡不能吮乳(蔡醫(yī)傳) 密陀僧末醋調(diào)涂足心。瘡愈洗去。

    又方 小兒臥時,以醋調(diào)湯瓶內(nèi)堿末,書十字兩足心。

    一切口瘡(《心法》)雞內(nèi)金燒灰,敷之立效。

    又方(《湯液》)

    黃柏(蜜炙赤,一兩) 青黛(一分)

    研末頻摻。

    口瘡并治喉癬、喉癰閉塞。

    鳳凰衣(即哺雞蛋殼內(nèi)衣,微火焙黃) 橄欖核(瓦上焙,存性) 孩兒茶(各等分)

    共乳細(xì),每藥一錢加冰片五厘,口瘡、口疳搽患處,喉證吹入,即能進(jìn)飲食。

    白口瘡

    生明礬(一錢) 朱砂(二分)

    共研末搽之。

    口瘡連年不愈者,乃虛火也。

    天門冬(去心) 麥門冬(去心) 玄參(各等分)

    為末。煉蜜丸彈子大,每用一丸噙咽。

    大人小兒口瘡久治不效 附子為末醋調(diào),男左女右貼腳心。

    小兒口瘡不能乳食 白礬湯浸腳上,半日頓寬;或以礬末水調(diào)攤紙上,貼腳心,再以水濕之;或用白礬如雞蛋大,置好醋一盞中,頻涂兒足。

    千金方 口舌一切諸瘡

    升麻 射干(各三兩) 柏葉(一升) 苦竹葉(五合) 大黃(二兩) 生蘆根 薔薇根白皮(各五兩)

    水四升同藥煎至一升去滓,入生元參汁三合再煎,再入生地黃汁五合再煎兩沸,下蜜煎濃,安舌上細(xì)咽。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