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幼科鐵鏡》 辨癇癥

    作者: 夏禹鑄

    癇雖有七種,歷治惟從陰陽二癇治之為驗(yàn).

    一癇即死,切牙抽掣,痰壅喉內(nèi),不省人事,在日發(fā)者為陽癇.面色光澤,病在六腑、肌表,如拿不醒,必灸肺俞各穴三壯,即用天保采薇湯等分各一錢,連服二、三劑,自愈.

    一癇初發(fā),身無燒熱,手足青冷,口噤驚啼,吐舌搖頭,是為陰癇.面色黯晦或從夜發(fā),病在五臟、骨髓,此最難治,宜用固真湯加南星.

更多中醫(yī)書籍
  • 《醫(yī)貫》(公元 1687 年)明.趙獻(xiàn)可(養(yǎng)葵)著。六卷。發(fā)明《薛立齋醫(yī)案》之說,以命門真火、真水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論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樁怍《醫(yī)貫貶》予以批評。

    作者:
  • 作者:
    程杏軒
  • 《醫(yī)門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著。六卷。依風(fēng)、寒、暑、濕、燥、火六氣及諸雜證而分門別類。每門分論、法、律三項(xiàng)。是總論病證,是治療法則,是指出醫(yī)生在治療上的過失。

    作者:
  • 作者:
    趙濂
  • 作者:
  • 《原機(jī)啟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維德著。二卷,又附錄一卷。論眼病根源,制方要義,并附方義。附論眼病若干種,也較詳明。

    作者:
  • 作者:
    袁氏(佚名)
  • 作者:
    黃凱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