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著成于東漢時代以前)。
三卷。原言已佚,散見《經(jīng)史證類備急本草》中,今有清.孫星衍等輯本若干種。 本書收藥物 365 種,分為上、中、下三品,是后漢以前藥物學的總結(jié)。
學術(shù)價值:
文獻價值:我國現(xiàn)存最早之藥學著作。
理論價值:初步奠定了藥學理論之基礎(chǔ)。
實用價值:記載之藥物,大多樸實有驗,歷用不衰。
查古籍
(約著成于東漢時代以前)。
三卷。原言已佚,散見《經(jīng)史證類備急本草》中,今有清.孫星衍等輯本若干種。 本書收藥物 365 種,分為上、中、下三品,是后漢以前藥物學的總結(jié)。
學術(shù)價值:
文獻價值:我國現(xiàn)存最早之藥學著作。
理論價值:初步奠定了藥學理論之基礎(chǔ)。
實用價值:記載之藥物,大多樸實有驗,歷用不衰。
錢乙曰.面上左腮為肝.右腮為肺.額上為心.鼻為脾.頦為腎.赤色者熱也.隨癥治之.身熱不飲水者.熱在外.身熱飲水者.熱在內(nèi)也.小兒熱?。簧⒚钏幰玻⒁嗉眩矡岚Y疏利后.或和解后.無虛癥.勿溫補.熱必隨生也.諸熱通用小兒清心丸.
李 曰.肝熱手尋衣領(lǐng).亂捻物.瀉青丸.壯熱飲水喘悶.瀉白散.心熱視其睡.口中氣溫.或合面睡.及上竄咬牙.導赤散.脾熱目黃肚大.怠惰嗜臥.身熱飲水.四肢不收.瀉黃散.肺熱手掐眉目鼻面.甘桔湯.腎熱兩足不喜衣覆.地黃丸.
薛己曰.肝熱者.左頰先赤.便難筋急.多怒多驚.四肢困倦.寅卯時益甚.瀉青丸、柴胡飲子.心熱者額上先赤.心煩心痛.掌中熱而噦.或壯熱飲水.巳午時益甚.導赤散、瀉心湯.脾熱者.鼻上先赤.其熱在肌肉.遇夜益甚.瀉黃散.肺熱者.右頰先赤.日西熱甚.輕則瀉白散.重則地骨皮散.腎熱者.頦下先赤.兩足熱甚.骨酥酥如蟲蝕.熱盛不能起于床.夜間益盛.滋腎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