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幼科證治準繩》 分經(jīng)

    作者: 王肯堂

    黃芩半夏生姜湯

    治膽腑咳嘔苦水若膽汁。

    黃芩生姜(各一錢)甘草(炙)芍藥(各六分)大棗(二個)半夏(一錢五分)上,水煎服。

    甘桔湯

    治心臟咳,咳而喉中如梗,甚則咽腫喉痹。

    粉草苦梗(各一錢)上,水煎,食后服。

    芍藥甘草湯

    治小腸腑咳,咳而失氣。

    芍藥甘草(炙,各一錢)上,水煎服。

    升麻湯

    治脾臟咳,咳而右脅下痛,痛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咳涎。(方見傷寒)

    烏梅丸

    治胃府咳,咳而嘔,嘔甚則長蟲出。

    烏梅(三十個)細辛附子(制)桂枝人參黃柏(各六錢)干姜黃連(各一兩)當歸蜀椒(各四兩)上為末,用酒浸烏梅一宿,去核蒸之,與米飯搗和,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白湯下。

    赤石脂禹余糧湯

    治大腸咳,咳而遺屎。

    赤石脂禹余糧(各二兩,并打碎)上每服二錢,水煎。

    麻黃附子細辛湯

    治腎臟咳,咳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咳涎。又治寒邪犯齒,致腦齒痛,宜急用之,緩則不救。

    麻黃細辛(各二錢)附子(一錢)上,每服一錢,水煎。

    茯苓甘草湯

    治膀胱咳,咳而遺溺。

    茯苓(二錢)桂枝(二錢半)生姜(五大片)上,每服二錢,水煎。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