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茅〕先用青金丹(癖)取下疳積,后用勻氣散(不乳食)香連散、乳香散(瀉)調(diào)理,瀉止,服常服保童丸(一切疳)?!妒诮?jīng)》云∶疳瀉因不慎飲食,或食交乳致然,腹中有片子或如雞子,又如三二指大,所以作瀉,糞出如糟,毛發(fā)硬,面無光,或青黃色,目多仄視,當(dāng)分水谷,乃須溫和藥和氣即愈,若藥熱則作腫而死?!矈洹碁a而多食為蟲疳,宜殺蟲藥。瀉而少食為冷疳,宜溫藥。
《仙人水鑒》
粉霜丸
治小兒疳一切瀉方。
粉霜白丁香(各一錢)巴豆(二枚,不出油)上為末,爛飯為丸,如小綠豆大。每服,井華水下二丸。
〔錢乙〕
二圣丸
治小兒臟腑或好或瀉,久不愈,羸瘦成疳,宜常服此方。
川黃連(去須)黃柏(去粗皮。各一兩)上為細(xì)末,將藥末入豬膽內(nèi)湯煮熟,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米飲下,量兒大小加減,頻服無時。
〔劉氏〕
胡黃連飲子
治小兒疳熱,作瀉無時,飲食進(jìn)退,面黃體黑,日漸瘦悴。
胡黃連黃藥子人參甘草(炙)白術(shù)(微炒)秦艽柴胡(各等分)上各味用凈,咀。每服二錢匕,水一盞,嫩桃柳枝各七寸、烏梅少許,同煎八分,去滓澄清,分作兩分,早食后少空一服,臨臥再服。以小便深赤為驗,候小便清,住藥,便生肌膚,能進(jìn)食飲。大抵小兒羸瘦,并宜服此,十五歲以下皆可服。
〔莊氏〕
黃連丸
治疳瀉疳痢。
黃連(削,凈洗,干碾為末)大蕪荑仁(乳缽研細(xì)。各等分)上二末一處和勻,糯粟米相和煮稀粥為丸,小綠豆大。量兒大小,三歲七丸至十丸,三歲以上十五丸至二十丸,空心,陳米飲下,日進(jìn)三服。
如圣丸
治冷熱疳瀉。
胡黃連白蕪荑(去扇,炒)川黃連(各二兩)使君子(一兩,去殼秤)麝香(別研,半錢)干蝦?。ㄎ迕?,銼,酒熬膏)上前藥,為末,用膏丸麻子大。每服人參湯下,二參歲者五七丸,以上者十丸至十五丸,無時。
《博濟(jì)方》
胡黃連丸
治小兒疳疾瀉痢。
胡黃連丁香密陀僧(各半兩)肉豆蔻(一個)檳榔(一枚)紅雪(一兩)訶子(二枚,以一枚煨一枚生用)上件七味,同研細(xì),入麝香二錢半和勻,次入綠豆末少許,同水和為丸如麻子大。兒三歲以下一丸,三歲以上五丸。孩子腦疳鼻癢及赤爛,黃連湯下。脾虛羸瘦泄痢,四肢虛腫,青州棗湯下。肝疳眼澀生瘡,甘草湯下。骨疳冷地臥,愛食土,紫蘇茶湯下。常服,米飲下。肺疳上氣急喘,橘皮湯下。筋疳瀉血,鹽湯下。
疳蟲及瀉無定,生姜湯下。
香蔻丸
治疳瀉。
黃連(炒,三錢)肉豆蔻木香訶子肉(煨)砂仁茯苓(各一錢)上為末,飯為丸,麻子大。米飲下。
〔錢氏〕
木香丸
治時時下利,唇口青白。
木香青黛(另研)檳榔肉豆蔻(去皮,各二錢半)麝香(另研,一錢半)續(xù)隨子(一兩半,炒)蝦?。ㄈ齻€,先用繩系曬干,燒存性)上為末,蜜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丸至一二十丸,薄荷湯下,食前。
沒石子丸
(錢氏)治泄瀉白濁,及疳痢滑,兒腹痛者。
木香黃連(各二錢半)沒石子(一個)豆蔻仁(二個)訶子肉(三個)上為細(xì)末,飯和丸麻子大。米飲下,食前,量兒加減。
《聚寶方》
黃龍丸
定小兒疳冷瀉。
朱砂(研一錢)龍腦(半字,研)硫黃(一兩)雄黃(二錢半)上,用甘鍋子一只,盛雄黃在內(nèi),用盞一只,盛水半盞,坐在鍋子上,炭火燒甘鍋,其藥飛在盞底上,刮下,與朱砂硫黃同研,入腦子,糯米粥丸,如黃米大。
每服三丸,食前,椒湯下。
〔吉氏〕
蘆薈丸
治疳瀉不止,不思飲食,腹脹。
丁香肉豆蔻(去皮)木香(銼。各半兩)上三味,用面裹,慢火中煨,熟為度,取出去面,入蘆薈(一兩)、使君子肉(半兩),同為細(xì)末,稀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米飲下。
〔湯氏〕治休息痢及疳瀉痢遷延日月,百藥俱試,飲食不妨,便利不止。用雞子一枚打破,熔黃蠟一塊如指大,以雞子和炒,空心吃盡,百醫(yī)百效,無不獲安。
《本事方》治小兒疳痢垂死者,取益母草炙食之,取足瘥止,甚佳。
錢氏大蘆薈丸
(本門通治)
胡連麝香丸榆仁丸
(并見本門出蟲)
良方吳婆散
治小兒疳瀉不止,日夜不計遍數(shù)漸漸羸瘦。
桃根白皮黃柏(蜜炙)蕪荑(去皮)黃連(微炒。以上各二錢半)濃樸(姜汁炙)木香檳榔丁香(各一錢)沒石子(一錢半)楝根白根(一錢二分半)上為末。每服一字,三歲以上半錢,五六歲一錢,用紫蘇、木瓜,米飲調(diào)下,乳食前,一日三服。予家小兒,曾有患瀉百余日,瘦余皮骨,萬方不瘥,有監(jiān)兵鐘離君見之曰,何不服吳婆散,立可瘥也。乃求方合與兩三服,便效。又孫男亦疳瀉勢甚危困,兩服遂定。若病深者,服一兩日間決瘥,此藥若是疳瀉,無不驗者,藥性小溫,暴熱瀉者,或不相當(dāng)。
丹溪治一富家子年十四歲,面黃善啖易饑,非肉不飽,泄瀉一月,來求治。脈之兩手皆大,怪不甚瘦倦,以為濕熱當(dāng)脾困而食少,今反形健而多食,且不渴,予意其疾必疳蟲作痢也,取大便視之,果蛔蟲所為。適往他處,有一小兒醫(yī)在側(cè),教其用治蟲藥治之,禁其勿用去積藥,約回途當(dāng)為一看診而止痢也。偶勿果。至次年春夏之交,其瀉復(fù)作,腹不痛而口干。予曰,此去年治蟲而不治疳故也,遂以去疳熱之藥,濃煎白術(shù)湯下,三日而瀉止。半月后,偶過其家,見其子甚瘦,予教以白術(shù)為君,芍藥為臣,川芎、陳皮、黃連、胡黃連入少蘆薈為丸,白術(shù)湯服之,半月而止,禁其勿食肉物,三年當(dāng)自愈。
《斗門經(jīng)》治小兒疳瀉方上,用赤石脂杵羅為末,極細(xì)如面。以粥飲調(diào)半錢服,立瘥?;蛞跃┸旱确滞?,更妙。
《莊氏家傳》治疳瀉久不瘥方赤石脂綠礬鍛石(各二兩)硫黃(半兩)上研勻,入罐子內(nèi)燒令焰碧,去火放冷,取研。每服一字或半錢,煎小黃米飲,放冷調(diào)下,食前服。
又方使君子(炮)五倍子(瓦上炒黃)沒石子(各等分)上為末。每服半錢,陳米飲調(diào)下。
《重樓玉鑰》(公元 1838 年)清.鄭梅澗(樞扶)撰。四卷。一、二卷論喉病的證冶方藥,三、四卷論喉病的針法。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茅〕先用青金丹(癖)取下疳積,后用勻氣散(不乳食)香連散、乳香散(瀉)調(diào)理,瀉止,服常服保童丸(一切疳)?!妒诮?jīng)》云∶疳瀉因不慎飲食,或食交乳致然,腹中有片子或如雞子,又如三二指大,所以作瀉,糞出如糟,毛發(fā)硬,面無光,或青黃色,目多仄視,當(dāng)分水谷,乃須溫和藥和氣即愈,若藥熱則作腫而死?!矈洹碁a而多食為蟲疳,宜殺蟲藥。瀉而少食為冷疳,宜溫藥。
《仙人水鑒》
粉霜丸
治小兒疳一切瀉方。
粉霜白丁香(各一錢)巴豆(二枚,不出油)上為末,爛飯為丸,如小綠豆大。每服,井華水下二丸。
〔錢乙〕
二圣丸
治小兒臟腑或好或瀉,久不愈,羸瘦成疳,宜常服此方。
川黃連(去須)黃柏(去粗皮。各一兩)上為細(xì)末,將藥末入豬膽內(nèi)湯煮熟,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米飲下,量兒大小加減,頻服無時。
〔劉氏〕
胡黃連飲子
治小兒疳熱,作瀉無時,飲食進(jìn)退,面黃體黑,日漸瘦悴。
胡黃連黃藥子人參甘草(炙)白術(shù)(微炒)秦艽柴胡(各等分)上各味用凈,咀。每服二錢匕,水一盞,嫩桃柳枝各七寸、烏梅少許,同煎八分,去滓澄清,分作兩分,早食后少空一服,臨臥再服。以小便深赤為驗,候小便清,住藥,便生肌膚,能進(jìn)食飲。大抵小兒羸瘦,并宜服此,十五歲以下皆可服。
〔莊氏〕
黃連丸
治疳瀉疳痢。
黃連(削,凈洗,干碾為末)大蕪荑仁(乳缽研細(xì)。各等分)上二末一處和勻,糯粟米相和煮稀粥為丸,小綠豆大。量兒大小,三歲七丸至十丸,三歲以上十五丸至二十丸,空心,陳米飲下,日進(jìn)三服。
〔錢乙〕
如圣丸
治冷熱疳瀉。
胡黃連白蕪荑(去扇,炒)川黃連(各二兩)使君子(一兩,去殼秤)麝香(別研,半錢)干蝦?。ㄎ迕?,銼,酒熬膏)上前藥,為末,用膏丸麻子大。每服人參湯下,二參歲者五七丸,以上者十丸至十五丸,無時。
《博濟(jì)方》
胡黃連丸
治小兒疳疾瀉痢。
胡黃連丁香密陀僧(各半兩)肉豆蔻(一個)檳榔(一枚)紅雪(一兩)訶子(二枚,以一枚煨一枚生用)上件七味,同研細(xì),入麝香二錢半和勻,次入綠豆末少許,同水和為丸如麻子大。兒三歲以下一丸,三歲以上五丸。孩子腦疳鼻癢及赤爛,黃連湯下。脾虛羸瘦泄痢,四肢虛腫,青州棗湯下。肝疳眼澀生瘡,甘草湯下。骨疳冷地臥,愛食土,紫蘇茶湯下。常服,米飲下。肺疳上氣急喘,橘皮湯下。筋疳瀉血,鹽湯下。
疳蟲及瀉無定,生姜湯下。
香蔻丸
治疳瀉。
黃連(炒,三錢)肉豆蔻木香訶子肉(煨)砂仁茯苓(各一錢)上為末,飯為丸,麻子大。米飲下。
〔錢氏〕
木香丸
治時時下利,唇口青白。
木香青黛(另研)檳榔肉豆蔻(去皮,各二錢半)麝香(另研,一錢半)續(xù)隨子(一兩半,炒)蝦?。ㄈ齻€,先用繩系曬干,燒存性)上為末,蜜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丸至一二十丸,薄荷湯下,食前。
沒石子丸
(錢氏)治泄瀉白濁,及疳痢滑,兒腹痛者。
木香黃連(各二錢半)沒石子(一個)豆蔻仁(二個)訶子肉(三個)上為細(xì)末,飯和丸麻子大。米飲下,食前,量兒加減。
《聚寶方》
黃龍丸
定小兒疳冷瀉。
朱砂(研一錢)龍腦(半字,研)硫黃(一兩)雄黃(二錢半)上,用甘鍋子一只,盛雄黃在內(nèi),用盞一只,盛水半盞,坐在鍋子上,炭火燒甘鍋,其藥飛在盞底上,刮下,與朱砂硫黃同研,入腦子,糯米粥丸,如黃米大。
每服三丸,食前,椒湯下。
〔吉氏〕
蘆薈丸
治疳瀉不止,不思飲食,腹脹。
丁香肉豆蔻(去皮)木香(銼。各半兩)上三味,用面裹,慢火中煨,熟為度,取出去面,入蘆薈(一兩)、使君子肉(半兩),同為細(xì)末,稀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米飲下。
〔湯氏〕治休息痢及疳瀉痢遷延日月,百藥俱試,飲食不妨,便利不止。用雞子一枚打破,熔黃蠟一塊如指大,以雞子和炒,空心吃盡,百醫(yī)百效,無不獲安。
《本事方》治小兒疳痢垂死者,取益母草炙食之,取足瘥止,甚佳。
錢氏大蘆薈丸
(本門通治)
胡連麝香丸榆仁丸
(并見本門出蟲)
良方吳婆散
治小兒疳瀉不止,日夜不計遍數(shù)漸漸羸瘦。
桃根白皮黃柏(蜜炙)蕪荑(去皮)黃連(微炒。以上各二錢半)濃樸(姜汁炙)木香檳榔丁香(各一錢)沒石子(一錢半)楝根白根(一錢二分半)上為末。每服一字,三歲以上半錢,五六歲一錢,用紫蘇、木瓜,米飲調(diào)下,乳食前,一日三服。予家小兒,曾有患瀉百余日,瘦余皮骨,萬方不瘥,有監(jiān)兵鐘離君見之曰,何不服吳婆散,立可瘥也。乃求方合與兩三服,便效。又孫男亦疳瀉勢甚危困,兩服遂定。若病深者,服一兩日間決瘥,此藥若是疳瀉,無不驗者,藥性小溫,暴熱瀉者,或不相當(dāng)。
丹溪治一富家子年十四歲,面黃善啖易饑,非肉不飽,泄瀉一月,來求治。脈之兩手皆大,怪不甚瘦倦,以為濕熱當(dāng)脾困而食少,今反形健而多食,且不渴,予意其疾必疳蟲作痢也,取大便視之,果蛔蟲所為。適往他處,有一小兒醫(yī)在側(cè),教其用治蟲藥治之,禁其勿用去積藥,約回途當(dāng)為一看診而止痢也。偶勿果。至次年春夏之交,其瀉復(fù)作,腹不痛而口干。予曰,此去年治蟲而不治疳故也,遂以去疳熱之藥,濃煎白術(shù)湯下,三日而瀉止。半月后,偶過其家,見其子甚瘦,予教以白術(shù)為君,芍藥為臣,川芎、陳皮、黃連、胡黃連入少蘆薈為丸,白術(shù)湯服之,半月而止,禁其勿食肉物,三年當(dāng)自愈。
《斗門經(jīng)》治小兒疳瀉方上,用赤石脂杵羅為末,極細(xì)如面。以粥飲調(diào)半錢服,立瘥?;蛞跃┸旱确滞?,更妙。
《莊氏家傳》治疳瀉久不瘥方赤石脂綠礬鍛石(各二兩)硫黃(半兩)上研勻,入罐子內(nèi)燒令焰碧,去火放冷,取研。每服一字或半錢,煎小黃米飲,放冷調(diào)下,食前服。
又方使君子(炮)五倍子(瓦上炒黃)沒石子(各等分)上為末。每服半錢,陳米飲調(diào)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