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薛〕腮屬足陽明胃經,其生癱者,多因兒食甘甜濃味,脾胃積熱所致,亦有乳母郁怒,兒受其患者。若因熱積于內,二便不通者,用涼膈散。風邪相搏,二便如常者,用漏蘆湯。胃經風熱,或兼咽喉腫痛,用升麻防風湯。若稟賦陰虛火動,頦間或兩耳內生瘡,或出膿不止者,宜用地黃丸。若因乳母肝火乘脾,用加味逍遙散。脾經郁熱,用加味歸脾湯。膏粱積熱,用東垣清胃散。脾胃風熱,用清咽利膈湯。仍參口瘡治之。
升麻防風湯
治胃經實熱,咽痛,口燥,腮癰,等證。
升麻防風黃柏(炒)茯苓芍藥(炒)陳皮(各五分)連翹當歸(各七分)上,每服二錢,水煎,仍量大小用之。
清咽利膈湯
治心脾蘊熱,或咽喉腮舌腫痛。
玄參升麻桔梗(炒)甘草(炒)茯苓黃連(炒)黃芩(炒)牛蒡子(炒,杵)防風芍藥(炒。各等分)上,每服一二錢,水煎。
《本事方》治小兒毒瓦斯攻腮,赤腫可畏者。
皂角(去核,二兩)天南星(生用,二錢)糯米(一合)上為細末。姜汁調涂,立效。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丹溪心法》(公元 1347 年)元.朱震亨(彥修、丹溪)著。五卷。 分 100 門,包括外感、內傷、外證、婦科、幼科等,前有十二 證見證等六篇,后附“丹溪翁傳”。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薛〕腮屬足陽明胃經,其生癱者,多因兒食甘甜濃味,脾胃積熱所致,亦有乳母郁怒,兒受其患者。若因熱積于內,二便不通者,用涼膈散。風邪相搏,二便如常者,用漏蘆湯。胃經風熱,或兼咽喉腫痛,用升麻防風湯。若稟賦陰虛火動,頦間或兩耳內生瘡,或出膿不止者,宜用地黃丸。若因乳母肝火乘脾,用加味逍遙散。脾經郁熱,用加味歸脾湯。膏粱積熱,用東垣清胃散。脾胃風熱,用清咽利膈湯。仍參口瘡治之。
升麻防風湯
治胃經實熱,咽痛,口燥,腮癰,等證。
升麻防風黃柏(炒)茯苓芍藥(炒)陳皮(各五分)連翹當歸(各七分)上,每服二錢,水煎,仍量大小用之。
清咽利膈湯
治心脾蘊熱,或咽喉腮舌腫痛。
玄參升麻桔梗(炒)甘草(炒)茯苓黃連(炒)黃芩(炒)牛蒡子(炒,杵)防風芍藥(炒。各等分)上,每服一二錢,水煎。
《本事方》治小兒毒瓦斯攻腮,赤腫可畏者。
皂角(去核,二兩)天南星(生用,二錢)糯米(一合)上為細末。姜汁調涂,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