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幼幼集成》 咽喉證治

    經(jīng)曰∶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嚨者,氣之所以上下者也。又曰∶一陰一陽結(jié),謂之喉痹。蓋咽者胃管,主納水谷而居后;喉者肺管,專主呼吸而居前,為人一身之總要。若胸膈郁積熱毒,致生風(fēng)痰,壅滯不散,發(fā)于咽喉,病名雖多,無非熱毒。速宜清解,緩則有難救之患,輕則甘桔湯,重則化毒湯。

    如痘瘡咽喉痛者,毒瓦斯上攻也,加減甘桔湯。喉中生瘡,不能吮乳,化毒湯。

    小兒為諸骨所哽,骨大難咽者,以鵝毛掃咽吐之;骨小者,用海上方治之。

    【入方】

    甘桔湯治小兒胸膈積熱,致生風(fēng)痰而患喉痹。

    粉甘草(四錢) 芽桔梗(四錢)

    以凈水煎,細(xì)細(xì)咽之。

    化毒湯治小兒咽喉證危迫者。

    芽桔梗 南薄荷(各一錢) 荊芥穗 炙甘草(各一錢五分) 白芒硝(一兩) 山豆根(一錢五分)馬牙硝 白硼砂(各二錢五分) 明雄黃 鏡面砂(各一錢)

    共為細(xì)末。每服一錢,白湯調(diào)下,仍以此藥吹喉中。

    海上方治小兒諸骨所哽。

    用金鳳花根搗碎,以米醋濃煎,用有嘴瓶盛之,口銜瓶嘴,仰面吸藥吞之,其骨即下。吞藥勿令沾牙。又或以玉簪花根亦可,如上法咽之。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