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廣生)著。四卷。首論癰疽的脈、因、癥、治、次依人體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種外科疾患的辨證處方。擴充了外科的治療范圍,豐富了外科的治療方法。
《傷科匯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著。十二卷。匯集清以前各家之說參以家傳之法而成書。主要內(nèi)容有傷科理論、解剖、手法、內(nèi)外各證、醫(yī)案、用藥處方等。
(公元 1808 年)清.錢秀昌著。六卷。首繪各種體表,骨度和傷科器具圖,次敘金瘡論治、治傷法論、跌打損傷內(nèi)治癥等不同傷病治療三十六則,再次為治傷湯頭歌括和附錄各家 秘方。
小兒初生,或不能發(fā)聲,謂之夢生。多不知救,深為可憫。切勿斷臍帶,速用明火將胞衣炙暖,使暖氣入兒腹,更以熱湯蕩洗臍帶;卻取貓一只,以布袋裹其頭足,使伶俐婦人,拿住貓頭,向兒耳邊,以口嚙貓耳,貓必大叫一聲,兒即醒而開聲,方可剪斷臍帶。
又有因難產(chǎn),或冒風寒,收之稍遲,兒氣欲絕,不能啼者,亦以前法溫暖之,令暖氣入腹,氣回即蘇,更令父母之真氣呵而接之。
凡斷臍帶,世俗皆以刀剪斷之,最為不妥。但以大紙捻蘸香油,燃火于臍帶上,燒之令斷。蓋所以補接其陽氣,不但為回生起死之良法,且日后無傷寒泄瀉之患。
初生腎縮,乃受寒氣所致。用硫黃、吳茱萸各三錢,研極細末,搗取蔥汁調(diào)藥,涂臍腹;另以蛇床子燒煙,熏之即伸。
悶臍生者,兒糞門有一膜,悶住兒氣,故不能出聲,拍之則膜破而叫矣。又有用輕巧婦人,以銀簪輕輕挑破為甚便;或不能挑,急以暖衣緊包,勿令散放,以熱水浸其胞衣,寒天則以火炙之,久則熱氣入腹而氣內(nèi)鼓,其膜自破,聲自出。
又有生下無谷道者,乃肺熱閉于肛門。急以金銀或玉簪,看其端的刺穿之,或以火針刺穿,但不可深。以油紙捻套住,免其再合。
兒初生下,遍身如魚脬,或如水晶,破則流水,以密陀僧研細末慘之。
初生遍身無皮,俱紅肉,急以早米粉干撲之,候其皮生全則止。
初生大小便不通,腹脹危急者,急令婦人口含熱水,吮兒之前后心,并臍下、手足心共七處。每一處吮吸七口,以肉色紅赤為止,須臾即通。又方,以蔥汁、人乳各半調(diào)勻,抹兒口中,須臾即通。
初生不尿,以蔥一根切碎,人乳半杯同煎,去蔥取乳,分作四次服,即尿。不吮乳者,服此即吮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