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zé)峤?jīng)緯》(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著。五卷。搜集多種溫?zé)岵≈?,以《?nèi)經(jīng)》,張仲景等之說為經(jīng),以葉桂(天士)、薛生白、陳平伯、余師愚等之說為緯,辨別溫病的伏氣、外感、內(nèi)容豐 富。
查古籍
《溫?zé)峤?jīng)緯》(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著。五卷。搜集多種溫?zé)岵≈?,以《?nèi)經(jīng)》,張仲景等之說為經(jīng),以葉桂(天士)、薛生白、陳平伯、余師愚等之說為緯,辨別溫病的伏氣、外感、內(nèi)容豐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病條辨》(公元 1798 年)清.吳瑭(鞠通)著。六卷。依據(jù)葉桂的溫?zé)岵W(xué)說,明確溫病分三焦傳變、闡述風(fēng)溫、溫毒、暑溫、濕溫等病證的治療,條理分明。
(身有虱附)
《巢氏病源》小兒頭多虱生瘡候∶虱者,按九蟲論云,蟯蟲多所變化,亦變?yōu)槭?,而小兒頭櫛沐不時(shí),則虱生滋長(zhǎng)偏多,嚙頭遂至生瘡,瘡處虱聚也,謂之虱巢。然人體性自有偏多虱者。
《嬰孺》治小兒頭中虱方
水銀(一黑豆大,油一棗大。)
上掌中唾和研,涂頭皮,令薄遍,帛裹,半日虱除。
《王氏手集》治小兒頭并身多有虱者方。
上以百部爛嚼于頭上身邊搽之,其虱自干死落地。或焙干,水調(diào)涂之?;蚋蓳街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