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幼幼新書》 傷飽第八

    作者: 劉昉

    (食不知飽時附)

    《巢氏病源》小兒傷飽候∶小兒食不可過飽,飽則傷脾,脾傷不能磨消食也,令小兒四肢沉重,身體苦熱,面黃腹大是也。又小兒食不知飽候∶小兒有嗜食,食已仍不知飽足,又不生肌肉,其亦腹大,其大便數而多泄,亦呼為豁泄,此腸胃不守故也。

    《圣惠》論∶夫小兒氣血不調,腸胃虛嫩,凡于乳哺,須是合宜。若乳食過多,脾胃脹滿,不能消化,故謂之傷飽也。

    《仙人水鑒》小兒吃食太多傷脾,即不食嘔逆方。

    半夏(二分。生) 黃葵子 防風 遠志 款冬花 桂心 前胡 干姜(各一兩)

    上并搗為散??招拿罪嬒乱诲X,服之立效。乳母不可服。

    《圣惠》治小兒傷飽太過,脾氣稍壅,面色赤黃,手足俱熱,心腹脹悶。檳榔散方

    檳榔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人參(去蘆頭) 川大黃(銼碎微炒。各半兩) 赤茯苓 神曲(炒微黃) 陳皮(湯浸,去白瓤,焙) 甘草(炙微赤,銼) 麥 (炒微黃。各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姜少許,蔥白二寸,煎至五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傷飽,心腹滯悶,不能乳哺。宜服前胡散方

    前胡(去蘆頭) 檳榔 川大黃(銼碎,微炒)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赤茯苓 沉香(各半兩) 訶梨勒皮(三分) 木香 甘草(炙微赤,銼。各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姜少許,煎至五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乳食過度,腹中脹滿。木香散方

    木香 鱉甲(涂醋炙令黃,去裙 ) 牽牛子(微炒) 川大黃(銼碎,微炒。各半兩) 赤茯苓(一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溫漿水調下半錢,晚后再服。更看兒大小,以意增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傷飽,心腹妨悶,脅下或痛。宜服赤芍藥丸方

    赤芍藥 柴胡(去苗) 赤茯苓 訶梨勒皮 檳榔(各半兩) 川大黃(銼碎,微炒) 鱉甲(涂醋炙令黃,去裙 。各三分) 桂心 木香(各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四服。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嬰孺》治傷飽羸瘦,不生肌肉,乳食不化。芍藥丸方

    芍藥(七分,炙) 柴胡(四分) 大黃(三分) 桂心(一分) 茯苓 干姜 鱉甲(炙。各二分)

    上為末,蜜為丸。一歲兒先哺乳,吞小豆大三丸,日三服。

    《嬰孺》治少小傷食苦飽,臥失衣當風,居溫地,其為病∶腹大膨 ,時泄,困甚,如寒熱狀,又如霍亂,動作時利,腹出膿血。大黃丸方

    大黃 苦參 人參 桔梗 杏仁(去皮尖) 芎(各三分) 半夏(洗) 黃芩(各二分) 葶藶(四分。炒)

    上為末,蜜為丸小豆大。一丸,日進三服。

    《千金》附方治小兒食不知饑飽方。

    上用鼠屎二、七枚,燒為末服之。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