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幼幼新書》 中人忤第三

    作者: 劉昉

    (犯人噤附)

    《千金》論中客忤與中人、中馬忤皆通而為一,治法亦多同,然不能無少異爾。

    《葛氏肘后》治小兒中人,吐下黃水,用水一斗煮錢十四文,以浴之。

    葛氏又法∶取水和粉并熟艾,各為丸,雞子大。摩小兒五心良久,擘毛出,瘥。

    《葛氏肘后》徐王神效方治小兒吐乳,四肢皆軟,謂之中人忤。

    桂心三兩,水二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又將濃滓涂五心,常令溫之。(《嬰孺方》治中人忤,桂心二兩,水三升,煮一升半。)

    《千金》治卒中人忤方。

    剪取驢前膊胛上旋毛,大如彈子,以乳汁煎之,令毛消藥成,著乳頭上飲之,下喉即愈。

    《千金》又方

    燒母衣帶三寸,并發(fā)合乳汁服之。

    《千金》又方

    取??谀笕轭^飲之。

    《千金》又方

    取牛鼻津服之。

    《千金》治小兒寒熱及惡氣中人。一物豬蹄散方

    豬后腳懸蹄燒末搗、篩,以乳汁飲一撮,立效。

    《千金》治少小見人來卒不佳,腹中作聲者。二物燒發(fā)散方

    用向來者人囟上發(fā)十莖,斷兒衣帶少許,合燒灰,細(xì)末和乳飲兒,即愈。

    《千金》治小兒中人忤,軀啼面青,腹強(qiáng)者。一物豬通浴方

    豬通二升,以熱湯灌之,適寒溫浴兒。

    《食醫(yī)心鑒》∶小兒寒熱,惡氣中人,亦以濕豉為丸如客忤法。

    《嬰孺方》治小兒中人忤方。

    上取生肫,暖湯浴肫,取汁浴兒立瘥。

    《嬰孺》又方

    馬通

    上燒為灰,酒三升煮沸浴兒。

    《嬰孺方》治小兒生五、六日,卒得口牽不能乳,有候中人者,啼聲不出死,不治。覺晚者死,覺早者氣未入臟腑。又微引乳者,宜此湯治之。

    甘草(炙) 龍骨 茯苓 牡蠣(蝦赤) 干地黃 黃芩(各一分) 當(dāng)歸 桂心(各半兩。以上切之)

    上取淡竹瀝一升,煮取五合絞去滓,下白蜜一合服之,消息節(jié)之。

    《嬰孺》治小兒暴驚啼絕死,或外人入戶邪隨來,或病患見其病名滔,眾醫(yī)不治。千金湯方

    蜀漆 左顧牡蠣( 赤。各一分)

    上以漿水一升煮五合。溫服一合,噤不能咽,含之令下,即瘥。

    附《茅先生方》∶小兒生下犯人噤候。面青黑,合臍眼閉,吐逆不下乳。此候因生下來不免外人看問,或有腋氣,或因婦人月假不凈,或外人帶邪神觸著生下來。大故乳哺使觸異氣之物,氣血未就,又被風(fēng)邪擊致此。

    所治者,先用朱砂膏(方見驚積門下)乳上吮下,后用鎮(zhèn)心丸(方見一切驚門中)與服即愈。

    如見不下乳,眼視肚硬,死候。大凡初生下兒子,家中人不見,不可便與外人入房看問,人家各有神祗。又恐婦人腋氣及月假不凈觸著,恐中客忤,此即是養(yǎng)兒之法。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