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欄目導航
中醫(yī)古籍
中醫(yī)書籍
中藥材
中醫(yī)藥方
知識雜集
中醫(yī)古籍
名方類證醫(yī)書大全
明醫(yī)雜著
秘傳喉科
秘集良方
脈學專輯
脈學輯要
中醫(yī)書籍
《古今醫(yī)案按》
《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
《古今醫(yī)鑒》
《古今名醫(yī)方論》
《古今名醫(yī)匯粹》
《古代房中秘方》
知識雜集
空氣污染可損害胎兒基因
為什么精神抑郁可導致不孕
警惕!冬春時節(jié)不宜孕寶寶
懷孕前的一個月該注意什么
準媽媽孕前要注意哪些禁忌
懷孕后慎選擇7種美容項目
中醫(yī)藥方子
酪酥煎丸
醴泉飲
里東丸
里托散
鈴石散
閭?cè)闵?/a>
中藥材
洋地黃
洋白蠟樹
洋芋
洋草果
洋蔥
洋蓍草
查古籍
搜索
《醫(yī)院藥學》 (三)常見食物、植物中毒癥狀及解救措施表
品名中毒癥狀解救措施毒蕈(毒蘑菇)癥狀可因所含毒物的成分和毒性作用而異,首先出現(xiàn)胃腸道癥狀一般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流淚,流涎,多汗,脈搏就慢,瞳孔縮小或放大,眩暈,狂躁,幻聽,幻覺,譫妄,抽搐,神志不清,運動障礙,膝反應消失,呼吸抑制,休克,昏迷,如紅色捕蠅蕈;中毒生,除上癥狀外,可有溶血性分性,黃疸,肝脾腫大,血紅蛋白脲,脲閉,便,發(fā)紺,肝細胞脂肪變性及壞死,如瓢蕈,白毒蕈等;體溫降低,最后可因呼吸循環(huán)衰竭而死亡⑴洗胃;⑵灌入藥用炭或通用解毒劑15g⑶甘草、綠豆(打碎),水煎內(nèi)服或綠豆打碎,開水浸泡后冷服;⑷導瀉,若中毒超過8小時,用溫水高位灌腸適于無腹瀉者;⑸如紅色捕蠅蕈、斑毒蕈等中毒進,可皮下注射阿托品;⑹抗蕈毒血清40ml肌注;(先作皮試),對阿托品無效者可試用;⑺如瓢蕈、白毒傘蕈中毒,可用二基丙碘酸鈉或二基丁二酸鈉(見726頁)解毒,但不宜用二基丙醇;⑻可試用L半胱氨酸鹽酸鹽;⑼抗休克治療,糾正電解質(zhì)紊亂,失水及酸中毒中毒;⑽出現(xiàn)腦水腫高血壓時可用脫水劑;⑾有溶血現(xiàn)象,除給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外并口服碳酸氫鈉以堿化尿液;貧血嚴重者應輸血;⑿應用谷氨酸鈉,谷氨酸鉀、氨酷酸;精氨酸、三磷酸腺苷、肌苷等項防肝昏邊;⒀止痙;⒁吸氧;⒂對癥治療氰化物(木薯、杏仁、桃仁、批杷仁等果仁中含有氰化物及含氰的照像、電鍍、藥品或吸入氰的蒸氣等)少量入時,有流涎,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疲乏,頭昏,頭痛,倦睡或煩躁,氣急有杏仁味。大量吞入時感覺立即喪失,昏迷,瞳孔,光反射遲鈍或消失,兩眼固定而突出痙攣,四肢強直,疏律失常,呼吸,牙關緊閉,常于數(shù)分鐘內(nèi)死亡⑴洗胃;⑵靜注依地酸鈷0.6g/次,對二甲基一氨基酚;⑶吸入亞硝酸戊酯,每次持續(xù)15-30分鐘,間隔2分鐘1次;⑷先靜注亞硝酸鈉后靜注硫代硫酸鈉;如病情好轉(zhuǎn),半小時后上述二藥可減半量重復治療;此外亦可用亞甲藍與硫代硫酸鈉交替靜注,必要時每10分鐘1次,總量前者可達60mg/kg,后者達0.25g0.5g/kg;⑸50%葡萄糖溶液60-100ml靜注;⑹必要時給脫水劑;⑺靜化氫化可的松;⑻對癥治療桐子、桐油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糞便帶血,失水,酸中毒,血尿,蛋白尿,管型尿,食欲不振,肝大,肝區(qū)疼痛,肝功能不良怠,煩躁頭痛,頭暈,瞳孔縮小,對光反射遲鈍,驚厥,昏迷,呼吸困難,心臟麻痹,嚴重者甚至死亡⑴催吐;⑵洗胃,繼給蛋白水、乳類或面糊內(nèi)服;⑶飲大量糖水及淡鹽水;⑷靜脈補液,有酸中毒可酌加堿性藥物;⑸給予大量維生素B1、B2、C及煙酸、酵母等;⑹民間用干柿餅解洞油中毒,食量不限,但勿食過多;⑺對癥治療蓖麻子、蓖麻油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血樣大便,頭痛,嗜睡,黃疸,出血,血紅蛋白尿,尿閉,脈弱而速,休克,抽搐,最后由于嚴重脫水、驚厥,心力衰竭而導致不良后果⑴催吐;⑵洗胃;⑶硫酸鈉或硫酸鎂導瀉,必要時可高位灌腸;⑷給蛋白水或乳類;⑸靜脈補淮;⑹止痙;⑺給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⑻保溫;⑼給強心劑;⑽對癥治療棉籽、籽油惡心,嘔吐,胃部燒灼感,食欲不振,便秘,腹脹或腹痛,乏力,四肢發(fā)麻,頭昏,精神萎靡,嗜睡或煩躁,昏迷,抽搐,心動過緩,血壓降低,肺水腫黃疸,肝昏迷,功能損害,最后可因呼吸循環(huán)衰竭,中樞衰竭而危及生命。在夏季中毒時,除上癥狀外,可有高熱皮膚發(fā)紅,無汗或少汗,針剌感,瘙癢,心慌,氣急,胸悶,眼花,流淚,頭痛,頭暈,面部浮腫,在日光下癥狀更為嚴重。長期服用精制棉籽油,可使男性精子生成受阻,以至絕育⑴催吐;⑵洗胃;⑶硫酸鈉或硫酸鎂導瀉;⑷給通用解毒劑或甘草綠豆湯;⑸靜脈補液;⑹肌注二基丙磺酸鈉;⑺對癥治療發(fā)芽馬鈴薯(龍葵堿)咽喉及口腔有燒灼感及癢感,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失水,電解質(zhì)紊亂,血降低,體溫上升,瞳孔放大,呼吸困難,驚厥,昏迷,亦可引起腸原性紫紺癥⑴洗胃、導瀉;⑵適當飲用食醋;⑶多飲糖水或淡鹽水;⑷靜脈液;⑸如仍有劇烈腹痛給阿托品;⑹腸原性發(fā)紺者可按“亞硝酸鹽”中毒處理白果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頭暈,發(fā)熱,口干,乏力,恐懼,氣急,發(fā)紺,脈搏微弱,呼吸困難,意識喪失,瞳孔放大,對光反射消失,抽搐,昏邊,嚴重者可因心力及呼吸衰竭而死亡⑴催吐、洗胃、導瀉;⑵內(nèi)服甘草湯;⑶靜脈補液,必要時補鉀;⑷給鎮(zhèn)靜劑;⑸對癥治療亞硝酸鹽(青、白菜、腌漬青、白菜,紅苕,甜菜及灰菜等中含有)煩躁不安,精神萎靡,神志不清,嗜睡,嘔吐,腹痛,腹瀉,腹脹,頭暈,頭痛,耳鳴,心悸,全身皮膚及粘膜呈紫藍色,四肢發(fā)冷,全身寒戰(zhàn),血壓降低,部分患者可有發(fā)燒,嚴重者昏迷驚厥等⑴催吐;⑵洗胃;⑶導瀉;⑷靜注亞甲藍⑸給大量維生素C葡萄糖;⑹吸氧,并可靜注細胞色素C;⑺止痙;⑻對癥治療;⑼重者輸血;注:此類中毒又稱腸原性紫紺癥植物日光性皮炎(又稱蔬菜日光性皮炎)日曬部位先有麻木感,生出現(xiàn)浮腫,灼痛,表皮發(fā)亮,面部腫脹,兩眼成縫,口唇厚而外翻,口水外流,咽部水腫語言不清,呼吸困難,嚴重者局部出現(xiàn)水泡或血泡,皮下出血,甚至組織壞死。⑴避免日光繼續(xù)照射;⑵導瀉;⑶浮腫嚴重者用利尿劑;⑷給抗組織胺藥,維生素B屬及大量維生素C、煙酰胺、鈣劑、復方路丁、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等;⑸局部破潰者作外科處理;⑹板藍根、大青葉各30g黃芩、銀花、茯苓各9g,赤小豆15g煎服,每日1帖;⑺對癥治療蠶豆病頭痛,腹痛,嘔吐,黃疸,血紅蛋白尿,嗜睡,粘膜蒼白,肝大,失水,酸中毒,高熱,寒戰(zhàn),昏迷,驚厥等。⑴立即遠離蠶豆花粉區(qū)域,停食蠶豆;⑵給高蛋白、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飲食;⑶給大量維生素B、B等;⑷糾正酸中毒;⑸保肝;⑹給鐵劑,必要時輸血;⑺抗休克治療;⑻給皮質(zhì)激素;⑼對癥治療;⑽白頭翁60g,車前草30g,鳳尾草30g,綿菌陳15g,加水煎小時,當茶飲,不限量河豚魚(又稱魚、氣泡魚、廷巴魚)顏面潮紅,眼瞼下垂,惡心,嘔吐,口渴,腹痛或腹瀉,全身不適,繼則口唇、舌及指端麻木,運動麻痹,肌肉癱獎,呼吸,發(fā)紺,脈弱,血壓及體溫下降,瞳孔縮小或廣大,言語障礙,昏睡,最后因呼吸衰竭而死亡⑴催吐;⑵0.05%高錳酸鉀或0.5%活性炭混懸液洗胃;⑶硫酸鈉或硫酸鎂導瀉,⑷靜脈補液必要時加升壓藥及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⑸糾正電解質(zhì)紊亂及酸堿平衡;⑹鮮蘆根2斤或鮮橄欖20粒搗爛取汁口服;⑺對癥治療泥螺日光性皮炎(泥螺又稱麥螺、黃泥螺)臉及四肢暴露部位對稱性紅腫,另有蟻走感、灼熱疼痛、發(fā)癢、發(fā)脹、麻木等感覺,后出現(xiàn)瘀血斑。如繼續(xù)曝曬日光,可出現(xiàn)水泡、血泡等⑴輕者1周可自愈;⑵暫時避免日光照射;⑶大量飲茶水;⑷給抗組織按藥;⑸重者靜脈補液,并加氫化考的松;⑹局部破潰感染者作用外科處理。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更多中醫(yī)書籍
《洪澇災害、泥石流災害多發(fā)疾病中醫(yī)藥防治技術》
作者:
《炙膏肓腧穴法》
作者:
未知
《珍珠囊補遺藥性賦》
作者:
李東垣
《癥因脈治》
作者:
《瘴瘧指南》
作者:
鄭全望
《知醫(yī)必辨》
作者:
李冠仙
《祖劑》
作者:
施沛
《種福堂公選良方》
作者:
葉桂原著、華岫云編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