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釋名」白桐、黃桐、泡桐、椅桐、榮桐。
「氣味」苦、寒、無毒。
「主治」
1、手足浮腫。用桐葉煮汁浸泡,同時飲汁少許。汁中加小豆更好。
2、癰疽發(fā)背(大如盤,臭腐不可近)。用桐葉在醋中蒸過貼患處。退熱止痛。逐漸生肉收口,極效
3、頭發(fā)脫落。用桐葉一把、麻子仁三升,加淘米水煮開五、六次,去渣,每日洗頭部,則發(fā)漸長。4、
4、跌打損傷。用桐樹皮(去青留白),醋炒,搗爛敷涂。
5、眼睛發(fā)花,眼前似有禽蟲飛走。用桐花、酸棗仁、元肯粉、羌活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水煎,連滓服下。一天服三次。
(公元 1529 年)明.薛己(立齋、新甫)著。二卷。闡述傷科的病癥治療,凡方藥、手法、用具等,都有詳細的記述 。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釋名」白桐、黃桐、泡桐、椅桐、榮桐。
「氣味」苦、寒、無毒。
「主治」
1、手足浮腫。用桐葉煮汁浸泡,同時飲汁少許。汁中加小豆更好。
2、癰疽發(fā)背(大如盤,臭腐不可近)。用桐葉在醋中蒸過貼患處。退熱止痛。逐漸生肉收口,極效
3、頭發(fā)脫落。用桐葉一把、麻子仁三升,加淘米水煮開五、六次,去渣,每日洗頭部,則發(fā)漸長。4、
4、跌打損傷。用桐樹皮(去青留白),醋炒,搗爛敷涂。
5、眼睛發(fā)花,眼前似有禽蟲飛走。用桐花、酸棗仁、元肯粉、羌活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水煎,連滓服下。一天服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