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精義》(公元 1335 年)元.齊德之著。二卷。參諸家方論有關瘡腫之說,首載診候,次論血、氣、色、脈、后敘癰、疽、瘡、腫的治療等。強調整體觀念,倡導攻補兼施。
查古籍
《外科精義》(公元 1335 年)元.齊德之著。二卷。參諸家方論有關瘡腫之說,首載診候,次論血、氣、色、脈、后敘癰、疽、瘡、腫的治療等。強調整體觀念,倡導攻補兼施。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陳自明(良甫)著。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較早者。對癰疽瘡瘍等癥的因癥診治等,尤其對癰疽的淺深、寒熱、虛實、緩急、吉兇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領 而成書。
防風一錢二分 桂枝 麻黃 杏仁(去皮尖,炒研) 芎 (酒洗) 白芍(酒炒) 人參 甘草(炙) 黃芩(酒炒) 防己八分 附子四分
每服三錢,加姜、棗煎。
天地之氣,郁而必宣。風也者,乃大塊噫氣,鼓蕩萬物者也。然有和風,有烈風,有怪厲之風,有微柔之風。和風,則不疾不徐,人縱感之,不為大害;烈風,則咸知畏避,受者反少;怪厲之風本不常有;惟微柔之風,最易中人,微則難防,柔則善入。虛人腠理不密,外風乘隙而投,由表及里,病亦由淺入深。前于《醫(yī)醇剩義》中已將中絡、中經、中腑、中臟之癥,縷析條分,茲不復贅。但于各方后,竊附管見。小續(xù)命湯,乃治六經中風之通劑,方中補氣血,去風寒,清濕熱之藥俱備,非各分門類之專方。易老加減法,亦不過示人以用藥之大凡。至于入腑、入臟之癥,則固未嘗議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