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綱目》 蒺藜

    「釋名」名茨、旁通、屈人、止行、休羽、升推。

    「氣味」(子)苦、溫、無毒。(白蒺藜:甘、溫、無毒)。

    「主治」

    1、腰脊痛。用蒺藜子搗成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胡豆大,每服二丸,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2、通身浮腫。有杜蒺藜每日煎湯洗。

    3、大便風(fēng)秘。用蒺藜子(炒)一兩、豬牙皂莢(去皮、酥炙)五錢,共研為末。每服一錢,鹽茶湯送下。

    4、月經(jīng)不通。有杜蒺藜、當(dāng)歸,等分為末。每服三錢,米湯送下。

    5、難產(chǎn)(胎在腹中,胞衣亦不下;或者胎死)。用蒺藜子,貝母各四兩,共研為末,米湯沖服三錢。過一會(huì)如仍不下,可再次服藥。

    6、蛔蟲病。用初秋采集的蒺藜子,陰干收存。每服一匙,一天服三次。

    7、多年失明。用初秋采集的蒺藜子,陰干搗成散,飯后服,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8、牙齒動(dòng)搖。用蒺藜去角,生研五錢,加水淡漿水半碗,鹽少許,溫時(shí)漱口,甚效?;蛞暂疝几鶡屹N牙,亦能固齒。

    9、鼻塞多年,不聞香臭。用蒺藜兩把,加水一大碗煮取半碗,先令病人仰臥。滿口含飯。隨好以藥汁一合灌入鼻中,如不通,可再灌。至鼻中噴出一、兩個(gè)小肉坨(息肉)子,病即愈。

    10、面上瘢痕。用蒺藜子、山梔子各一合,共研為末。加醋調(diào)勻。夜涂臉上,清晨洗去。

    11、白癜風(fēng)。用白蒺藜子六兩,生搗為末。每服二錢,熱水送下。一天服二次。一月后斷根。服至半月時(shí),白處見紅點(diǎn),即預(yù)示有效。

    12、疔腫。用蒺藜子一升,火熬,搗爛,以醋調(diào)勻封瘡上。拔根即愈。

    13、蠼螋尿瘡。用蒺藜葉搗爛敷患處。如無葉,可用子代替。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