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旋臺骨,又名玉柱骨,即頭后頸骨三節(jié)也,一名天柱骨。
●此骨被傷,共分四證:
·一曰從高墜下,致頸骨插入腔內(nèi),而左右尚活動者,用提項(xiàng)法治之
·一曰打傷,頭低不起,用端法治之。
·一曰墜傷,左右歪斜,用整法治之。
·一曰仆傷,面仰頭不能垂,或筋長骨錯,或筋聚,或筋強(qiáng)骨隨頭低,用推、端、續(xù)、整四法治之。
●凡治者,臨證時:
·問其或墜車馬踒傷,或高處墜下折傷,或打重跌倒。
·再問其或思飲食,或不思飲食,或四肢無傷,而精神不減,或精神短少。
·或能坐起行走,或昏睡不語,或疼痛不止,瘀聚凝結(jié),腫硬筋脹。
·皆宜內(nèi)服正骨紫金丹,外敷萬靈膏,并洗海桐皮湯,灸熨定痛散。
外按手法治之,手法詳首卷。
按、方劑:●正骨紫金丹:見顛頂骨傷
●萬靈膏:見囟骨傷
●海桐皮湯:見兩顴骨傷
●定痛散:見囟骨傷
《脾胃論》(公元 1249 年)金.李杲(東垣、明之)著。三卷。依據(jù)臨床實(shí)踐,結(jié)合醫(yī)學(xué)理論,認(rèn)為脾胃在人體生理活動中最為 重要,提出“內(nèi)傷脾胃,百病由生”的主張。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旋臺骨,又名玉柱骨,即頭后頸骨三節(jié)也,一名天柱骨。
●此骨被傷,共分四證:
·一曰從高墜下,致頸骨插入腔內(nèi),而左右尚活動者,用提項(xiàng)法治之
·一曰打傷,頭低不起,用端法治之。
·一曰墜傷,左右歪斜,用整法治之。
·一曰仆傷,面仰頭不能垂,或筋長骨錯,或筋聚,或筋強(qiáng)骨隨頭低,用推、端、續(xù)、整四法治之。
●凡治者,臨證時:
·問其或墜車馬踒傷,或高處墜下折傷,或打重跌倒。
·再問其或思飲食,或不思飲食,或四肢無傷,而精神不減,或精神短少。
·或能坐起行走,或昏睡不語,或疼痛不止,瘀聚凝結(jié),腫硬筋脹。
·皆宜內(nèi)服正骨紫金丹,外敷萬靈膏,并洗海桐皮湯,灸熨定痛散。
外按手法治之,手法詳首卷。
按、方劑:●正骨紫金丹:見顛頂骨傷
●萬靈膏:見囟骨傷
●海桐皮湯:見兩顴骨傷
●定痛散:見囟骨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