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醫(yī)宗金鑒》 去腐類方

    作者: 吳謙

    腐者,壞肉也。諸書云:腐不去則新肉不生,蓋以腐能浸浮好肉也,當(dāng)速去之。如遇氣實之人,則用刀割之取效;若遇氣虛之人,則惟恃藥力以化之。蓋去腐之藥,乃瘍科之要藥也。

    方劑:白降丹

    主治:此丹治癰疽發(fā)背,一切疔毒,用少許。瘡大者用五、六厘,瘡小者用一、二厘,水調(diào)敷瘡頭上。初起者立刻起皰消散,成膿者即潰,腐者即脫、消腫,誠奪命之靈丹

    也。

    組成:朱砂雄黃(各二錢)

    水銀(一兩)硼砂(五錢)

    火硝食鹽白礬皂礬(各一兩五錢)

    先將朱、雄、硼三味研細(xì),入鹽、礬、硝、皂、水銀共研勻,以水銀不見星為度。用陽城罐一個,放微炭火上,徐徐起藥入罐化盡,微火逼令干取起。如火大太干則汞走,如不干則藥倒下無用,其難處在此。再用一陽城罐合上,用棉紙截半寸寬,將罐子泥、草鞋痰、光粉三樣研細(xì),以鹽滴鹵汁調(diào)極濕,一層泥一層紙,糊合口四、五重,及糊有藥罐上二、三重。地下挖一小潭,用飯碗盛水放潭底。將無藥罐于于碗內(nèi),以瓦挨潭口四邊齊地,恐炭灰落碗內(nèi)也。有藥罐上以生炭火蓋之,不可有空處。約三柱香,去火冷定開看,約有一兩外藥矣。煉時罐上如有緣煙起,急用筆蘸罐子鹽泥固之。

    又方:紅升丹

    主治:此丹治一切瘡瘍潰后,拔毒去腐,生肌長肉,瘡口堅硬肉黯紫黑,用丹少許,雞翎掃上立刻紅活。瘍醫(yī)若無紅、白二丹,決難立刻取效。

    組成:朱砂(五錢)雄黃(五錢)

    水銀(一兩)火硝(四兩)

    白礬(一兩)皂礬(六錢)

    先將二礬、火硝研碎,入大同杓內(nèi),加火酒一小杯燉化,一干即起研細(xì)。另將汞、朱、雄研細(xì),至不見星為度,再入硝礬末研勻。將陽城罐用紙筋泥搪一指厚,陰干,常輕輕撲之,不使生裂紋,搪泥罐子泥亦可用。

    如有裂紋,以罐子泥補之,極干再曬。無裂紋方可入前藥在內(nèi),罐口以鐵油盞蓋定,加鐵梁盞,上下用鐵〔金攀〕鐵絲扎緊,用棉紙拈條蘸蜜,周圍塞罐口縫間,外用熟石膏細(xì)末,醋調(diào)封固。盞上加炭火二塊,使盞熱罐口封固易干也。用大釘三根釘?shù)叵?,將罐子放釘上,罐底下置堅大炭火一塊,外砌百眼爐,升三炷香。第一炷香用底火,如火大則汞先飛上;二炷香用大半罐火,以筆蘸水擦盞;第三炷香火平罐口,用扇扇之,頻頻擦盞,勿令干,干則汞先飛上。三香完,去火冷定開看,方

    氣足,盞上約有六、七錢,刮下研極細(xì),磁罐盛用。再預(yù)以鹽鹵汁調(diào)罐子稀泥,用筆蘸泥水掃罐口周圍,勿令泄氣。蓋恐有綠煙起汞走也,綠煙一起即無用矣。

    【方歌】白降丹為奪命丹,拔膿化腐立時安,朱雄汞與硼砂入,還有硝鹽白阜礬,若去硼鹽紅升是,長肉生肌自不難。

    又方:元珠膏

    主治:此膏治腫瘍將潰,涂之膿從毛孔吸出。已開針者,用捻蘸送孔內(nèi),呼膿腐不凈,涂之立化。

    組成:木鱉子肉(十四個)蟹蝥(八十一個)

    柳枝(四十九寸)驢甲片(三錢)

    草烏(一錢)麻油(二兩)

    上藥浸七日,文火炸枝,去渣,入巴豆仁三個,煎至黑,傾于缽內(nèi),研如泥,加麝香一分,攪勻入罐內(nèi)收用。

    【方歌】呼膿化腐用元珠,木鱉蟹螯共柳枝,驢甲草烏油肉浸,炸枝巴豆麝香施。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