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主治發(fā)汗。解表。除煩。下氣。傷寒頭痛傷寒無汗傷寒余毒。時疾熱病。骨蒸小便。此藥得蔥則發(fā)汗。得鹽則涌吐。得酒則治風。得薤則治痢。炒熟則止汗。蔥豉湯。蔥白虎口。豉一升。水三升煎一升。頓服。不汗更作。加葛根三兩。再不汗加麻黃三兩。治傷寒無汗。烏犀散。淡豉十文。大蒜(煨)二枚。同搗丸梧子大。香菜煎湯服二十丸。日二次治臟毒下血。又方。豉蔥白各半升。水二升煮至一升。頓服。治中酒成病。
《本草從新》(公元 1757 年)清.吳儀洛(遵程)著。 十八卷。以《本草備要》為依據(jù),一部分照舊,一部分增改,較為完善 。
(公元 1694 年)清.汪昂(讱庵)著。四卷。 選擇臨床常用藥 460 種,以藥性病情互相闡發(fā),論述扼要。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主治發(fā)汗。解表。除煩。下氣。傷寒頭痛傷寒無汗傷寒余毒。時疾熱病。骨蒸小便。此藥得蔥則發(fā)汗。得鹽則涌吐。得酒則治風。得薤則治痢。炒熟則止汗。蔥豉湯。蔥白虎口。豉一升。水三升煎一升。頓服。不汗更作。加葛根三兩。再不汗加麻黃三兩。治傷寒無汗。烏犀散。淡豉十文。大蒜(煨)二枚。同搗丸梧子大。香菜煎湯服二十丸。日二次治臟毒下血。又方。豉蔥白各半升。水二升煮至一升。頓服。治中酒成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