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醫(yī)宗金鑒》 麥門冬湯

    作者: 吳謙

    火逆上氣,咽喉不利,止逆下氣者主之。

    麥門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參三兩 甘草二兩 粳米三合 大棗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溫服一升;日三服,夜一服。

    【集注】喻昌曰:此方治胃中津液干枯,虛火上炎,治本之良法也。

    夫用降火之藥而火反升,用寒涼之藥而熱轉(zhuǎn)熾者,徒知與火熱相爭,弗知補正氣以生津液,不惟無益而反害之矣。凡肺病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胃氣者,肺之母氣也。本草有知母之名,謂肺藉其清涼,知清涼為肺之母也。又有貝母之名,謂肺藉其豁痰,豁痰為肺之母也。然屢施于火逆上氣,咽喉不利之證,而屢不應(yīng)者,名不稱矣。孰知仲景妙法,于麥冬,人參,甘草,大棗,粳米大補中氣以生津液隊中,又增入半夏辛溫之味,以開胃行津而潤肺,豈特用其利咽下氣哉!顧其利咽下氣,非半夏之功,實善用半夏之功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