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于桂枝湯方內(nèi)去芍藥,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余根據(jù)前法。
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樸杏子湯主之。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樸杏子佳。
【注】
太陽病,當汗而反下之,下利脈促,喘而汗出不惡寒者,乃邪陷于里,熱在陽明,葛根黃芩黃連湯證也。今太陽病當汗而反下之,不下利而微喘,是邪陷于胸,未入于胃,表仍未解也。故仍用桂枝湯以解肌表,加厚樸、杏子以降逆定喘也。喘家,謂素有喘病之人,遇中風(fēng)而喘者,桂枝湯皆宜用之,加厚樸杏子為佳也。
【集注】
方有執(zhí)曰:喘者,氣逆于上,故呼吸不順而聲息不利也。微者,聲息緩,不似大喘之氣急也。以表尚在,不解其表,則喘不可定,故用桂枝解表,加厚樸利氣,杏仁下氣,所以為定喘之要藥。
喻昌曰:此風(fēng)邪誤下作喘治法之大要。其寒邪誤下作喘,當用麻黃、杏仁、石膏、甘草,即此可推。又曰:微喘表未解,則是表邪因誤下上逆,與虛證不同。
程應(yīng)旌曰:喘之一證,有表有里,不可不辨。下后汗出而喘,其喘必盛,屬里熱壅逆火炎故也。下后微喘,汗必不大出,屬表邪閉遏氣逆故也;仍用桂枝湯解表,內(nèi)加樸杏以下逆氣。
魏荔彤曰:凡病人素有喘證,每感外邪,勢必作喘,故謂之喘家。
《溫?zé)峤?jīng)緯》(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著。五卷。搜集多種溫?zé)岵≈?,以《?nèi)經(jīng)》,張仲景等之說為經(jīng),以葉桂(天士)、薛生白、陳平伯、余師愚等之說為緯,辨別溫病的伏氣、外感、內(nèi)容豐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于桂枝湯方內(nèi)去芍藥,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余根據(jù)前法。
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樸杏子湯主之。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樸杏子佳。
【注】
太陽病,當汗而反下之,下利脈促,喘而汗出不惡寒者,乃邪陷于里,熱在陽明,葛根黃芩黃連湯證也。今太陽病當汗而反下之,不下利而微喘,是邪陷于胸,未入于胃,表仍未解也。故仍用桂枝湯以解肌表,加厚樸、杏子以降逆定喘也。喘家,謂素有喘病之人,遇中風(fēng)而喘者,桂枝湯皆宜用之,加厚樸杏子為佳也。
【集注】
方有執(zhí)曰:喘者,氣逆于上,故呼吸不順而聲息不利也。微者,聲息緩,不似大喘之氣急也。以表尚在,不解其表,則喘不可定,故用桂枝解表,加厚樸利氣,杏仁下氣,所以為定喘之要藥。
喻昌曰:此風(fēng)邪誤下作喘治法之大要。其寒邪誤下作喘,當用麻黃、杏仁、石膏、甘草,即此可推。又曰:微喘表未解,則是表邪因誤下上逆,與虛證不同。
程應(yīng)旌曰:喘之一證,有表有里,不可不辨。下后汗出而喘,其喘必盛,屬里熱壅逆火炎故也。下后微喘,汗必不大出,屬表邪閉遏氣逆故也;仍用桂枝湯解表,內(nèi)加樸杏以下逆氣。
魏荔彤曰:凡病人素有喘證,每感外邪,勢必作喘,故謂之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