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貫》(公元 1687 年)明.趙獻可(養(yǎng)葵)著。六卷。發(fā)明《薛立齋醫(yī)案》之說,以命門真火、真水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論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樁怍《醫(yī)貫貶》予以批評。
查古籍
《醫(yī)貫》(公元 1687 年)明.趙獻可(養(yǎng)葵)著。六卷。發(fā)明《薛立齋醫(yī)案》之說,以命門真火、真水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論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樁怍《醫(yī)貫貶》予以批評。
《醫(yī)門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著。六卷。依風(fēng)、寒、暑、濕、燥、火六氣及諸雜證而分門別類。每門分論、法、律三項。論是總論病證,法是治療法則,律是指出醫(yī)生在治療上的過失。
《原機啟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維德著。二卷,又附錄一卷。論眼病根源,制方要義,并附方義。附論眼病若干種,也較詳明。
木曰曲直,曲直作酸?;鹪谎咨?,炎上作苦。金曰從革,從革作辛。水曰潤下,潤下作咸。土爰稼穡,稼穡作甘?;鹦匝咨希咨蟿t作苦。水性潤下,潤下則作咸。木性升發(fā),直則升而曲則不升,郁而不升,是以作酸。金性降斂,從則降而革則不降,滯而不降,是以作辛。使坎離交妒,龍虎回環(huán),則火下炎而不苦,水上潤而不咸,木直升而不酸,金從降而不辛。金木者,水火所由以升降也。木直則腎水隨木而左升,金從則心火隨金而右降。木曲而不直,故腎水下潤。金革而不從。故心火上炎而交濟。水火升降,金木之權(quán),總由于土。土者,水火金木之中氣,左旋則化木火,右轉(zhuǎn)則化金水,實四象之父母也。不苦、不咸、不酸、不辛是以味甘。己土不升,則水木下陷而作酸咸。戊土不降,則火金上逆而作苦辛。
緣土主五味,四象之酸苦辛咸,皆土氣之中郁也。四象之內(nèi),各含土氣,土郁則傳于四臟而作諸味,調(diào)和五臟之原職在中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