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廣生)著。四卷。首論癰疽的脈、因、癥、治、次依人體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種外科疾患的辨證處方。擴充了外科的治療范圍,豐富了外科的治療方法。
《傷科匯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著。十二卷。匯集清以前各家之說參以家傳之法而成書。主要內(nèi)容有傷科理論、解剖、手法、內(nèi)外各證、醫(yī)案、用藥處方等。
(公元 1808 年)清.錢秀昌著。六卷。首繪各種體表,骨度和傷科器具圖,次敘金瘡論治、治傷法論、跌打損傷內(nèi)治癥等不同傷病治療三十六則,再次為治傷湯頭歌括和附錄各家 秘方。
真菌(Fungus)在生物學(xué)分類上屬于藻菌植物中真菌超綱,具真核細胞型的微生物,它們在自然界分布廣泛,絕大多數(shù)對人有利,如釀酒、制醬,發(fā)酵飼料,農(nóng)田增肥,制造抗生素,生長蘑茹,食品加工及提供中草藥藥源(如靈芝、茯苓、冬蟲夏草等,都是真菌的產(chǎn)物或本身或利用真菌的作用所制備的)。對人類致病的真菌分淺部真菌和深部真菌,前者侵犯皮膚、毛發(fā)、指甲,為慢性,對治療有頑固性,但影響身體較小,后者可侵犯全身內(nèi)臟,嚴重的可引起死亡。此外有些真菌寄生于糧食、飼料、食品中,能產(chǎn)生毒素引起中毒性真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