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圖(圖缺)
以程氏為主。漢魏尚實,以藥品名方,不必釋也。唐宋后,方尚奇而名好異,茍不知立名之義,將何以用其方耶?
三生飲三藥皆生用也。
急救稀涎散稀,化而少也。風(fēng)痰壅盛,急用此化痰救之。
三建湯三種盡出建平也。
烏藥順氣散人氣順則安,氣逆者必烏藥之辛以順之。
星香散二藥偶方之制以通喉也。
星附湯三藥奇方之制以達下也。
排風(fēng)湯排,推也。用藥推去其風(fēng)也。
左經(jīng)湯左,佐也∶經(jīng),脈絡(luò)也。血少經(jīng)滯,手足攣搐,用藥佐之也。
三化湯三藥化痰、化滯、化風(fēng)也。
防風(fēng)通圣散預(yù)防風(fēng)疾,通靈如圣。
玉真丸言如玉之白也。
一字散古方一錢四字,一字二分半也。
三痹湯風(fēng)寒濕三氣合而為痹也。
四神丸四藥有神驗也。
五苓散五件以苓為主。
抵當(dāng)湯蓄血住于下焦,用藥擠去,邪不能抵當(dāng)也。
瀉清丸瀉東方青色肝木也。
三一承氣湯三方合為一也。
白通湯蔥白之辛以通陽也。
六一順氣湯一方可兼六方。
大柴胡湯泄熱之功大也。
五積散積寒、積食、積氣、積血、積痰,五者之積可散也。
小柴胡湯力小而和緩也。
藿香正氣散言能正氣之不正也。
黑奴釜底煤黑色;奴,小麥奴也。
紫雪丁香、麝香熬膏色紫,藥屑如雪。
桃花散言其色如之。
雄黃銳散丸如小指尖銳,納谷道中也。
雙解散表里俱解。
霹靂散如雷之擊動陽氣也。
調(diào)中湯瀉胃火以和胃氣也。
六和湯六腑不和,用此以和之也。
六一湯一名天水散,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義也,又名益元散者,除中熱以益元氣也。
誘行丸夏月服之不渴,誘人行路。
大順散熱因熱用,從治之法也,故謂大順;冷凍飲料者,不傷肺也。
一清飲子諸熱能一一清之。
桂苓甘露飲桂甘辛,苓甘淡,止渴如甘露也。
來復(fù)丹一陽之氣來復(fù)也。
二氣丹硝石氣寒為陰,硫磺氣熱為陽,以二氣理二氣也。
腎著湯濕氣附著于腎,方能去之。
三和湯血秘、氣秘、風(fēng)秘,三者皆可和也。
七氣湯治七情之氣也。
清燥湯治肺金之火,清其干燥,則生化之源滋潤而達也。
神保丸言藥之效,如神保全也。
導(dǎo)滯通幽湯導(dǎo)引腸中積滯,使通幽門而下也。
鹽煎散用鹽引入腎也。
越鞠丸鞠,郁也。藥能發(fā)越其郁結(jié)之氣。方多誤為越曲。
雞舌香散藥氣如雞舌之香也。
分心氣飲分開心胸間郁氣也。
流氣飲子流行滯氣也。
蟠蔥散蔥能通氣,蟠曲其蔥,入藥為引。
失笑散病忽去而不覺發(fā)笑。
復(fù)元通氣散元氣復(fù),則通而不滯。
抑氣散高者抑之。
一塊氣丸積氣結(jié)成一塊,方能治之。
阿魏撞氣丸撞散氣塊痞積。
交感丹茯神陽中陰,香附血中氣,陰陽交感而氣血和矣。
補天丸藥能補陰,天元一氣也。
大造丸藥能大生氣血,如天地造成也。
夢授天王補心丹終南山宣律誦經(jīng)勞心,昆沙門天王夢授此方。
雙和散氣血兩和也。
十全大補湯十藥全而大,能補虛。
威喜丸松脂入地,三千年化為威喜,食之令人長生,方名茯苓,言威喜者,美之也。
二至丸夏至陰生,鹿解角;冬至陽生,麋解角。方用二角者,取二至之陰陽以生氣血也。
鹿首四斤丸八藥各半斤也。
人參養(yǎng)榮湯人參補氣,言養(yǎng)榮者,氣盛則血生也。
瑞蓮?fù)?/strong>蓮實用之有奇效,故曰瑞。
打老兒丸婦人年過百歲,打其年老兒子不服此丸也。
天真丸天真,精氣也,此藥能補之。
補中益氣湯黃 補中,人參益氣。
虎潛丸凡人龍常出于水,龍飛而汞輕;虎常出于火,虎走而鉛枯,虎潛火伏而滋陰也。用脛骨者,虎一身筋力,皆出于前足脛中,性氣藏焉。
草還丹非金非石,惟草是餌。
清震湯頭風(fēng)如震,藥能清之。
清空膏人首,天之象空虛。藥能清頭昏,故曰清空。
五蒸湯五臟蒸熱。
單白芷丸,又名都梁丸白芷出都梁山。
妙香散木香和氣,麝香通氣。經(jīng)曰∶通則不痛,痛則不通。香藥之妙如此。
抑青丸瀉肝也。
歸脾散憂思傷脾,健忘怔忡,用此復(fù)還脾氣。
潛行散潛行,水底行也,腳疾有濕故云。
舒經(jīng)湯凡筋虛則痛,血虛則蜷,故養(yǎng)血以舒經(jīng)也。
黑虎丹黑豆、虎脛骨也。
二妙散黃柏除熱,蒼術(shù)除濕,二妙藥也。
八正散八藥能正膀胱之水道也。
導(dǎo)赤散導(dǎo)引膀胱水道,而治小便赤也。
火腑丹言治心熱小便赤也。
清心蓮子飲清心降火,蓮子之功。
神芎丸川芎散熱如神。
舟車丸藥能通經(jīng)絡(luò)而治水,猶舟以通水,車以通陸也。
感應(yīng)丸感之即應(yīng)。
溫白丸白乃西方金色,寒氣襲而成積,藥能溫之也。
保和丸保脾氣以去食積。
見 丸,日氣也。藥之消積,如雪之見日也。
金花丸色如金也。
龍腦雞蘇丸龍腦,地名,在蘇州。雞蘇,薄荷之別名。
左金丸左,佐也;金,肺也?;鹜鸂q金,藥能輔佐肺金而平肝木也。又名回令丸,瀉火以回金之令也。
清脾飲瘧病多起于脾,故清之也。
四獸飲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應(yīng)四臟,方治四臟邪,以輔脾土。
對金飲子可敵金也。
露姜飲姜性熱,假露之陰以治熱燥也。
交加散藥半生半熟,取陰陽交加之義。
順元散分解陰陽,利散痰涎,以順元氣也。又名分利順元散。
華蓋散肺為五臟華蓋,藥專治肺。
三拗湯拗,不順也。言甘草不炙,麻黃留節(jié),杏仁不去皮尖也。
手拈湯如手拈去其病也。
五拗湯五藥不制,存其悍烈之性,以為劫病之功也。
千緡湯一服而獲千緡之謝故云。
蘇沉九寶飲蘇沉二內(nèi)翰所制之方。古沉、沈通用。
溫中化痰丸中氣溫而痰自化。
青州白丸子州有范公亭,其下井泉至美,和藥皆白。
滾痰丸滾轉(zhuǎn)而下痰也。
海藏五飲湯王海藏治五飲之方也。
控涎丹控,引也;涎,痰涎也。
小胃丹治胃中之積痰,藥丸如麻子,故曰小。
導(dǎo)滯湯導(dǎo)引暑熱積滯之氣下行。
通玄二八丹五藥共二兩,黃連獨八兩,言藥之妙通神。
大已寒丸已,止也,大止脾胃寒冷。
戊己丸戊,胃土;己,脾土。治脾胃瀉利之藥也。
四柱散四藥如四柱之支大廈也。
升陽除濕湯升陽以升、柴、羌、防,除濕以陳、半、蒼、苓。
凝神散收斂神氣也。
調(diào)中益氣湯調(diào)中甘草,益氣參、 ,中調(diào)氣益,脾胃自健。
升陽順氣湯陽氣本上行,郁逆于下則不能發(fā)生,故順其氣使上行也。
金液丹水銀乃白金之液也。
金鎖正元丹藥能止瀉而鎖固真元之氣也。
清六丸清熱也。
四君子湯四藥不燥不熱,稟中和之氣而補益,故稱君子。
溫六丸溫寒也。
生胃丹用南星、用黃土以生胃土也;用粟米入胃而生谷氣。
平胃散胃中宿滯不化,即成痞滿腹脹,故用蒼、陳、濃樸,苦以瀉之。恐瀉太過,又用甘草以和之,平胃之義也。
五膈寬中散一曰氣、二曰血、三曰痰、四曰寒、五曰熱,言藥能散胃中滯塞,使飲食下行,豁然而中寬也。
抽刀散藥能定痛,如抽刀奪回命也。
胃愛散胃喜甘而惡苦,此藥味甘,故胃愛之。
四七湯四藥能治七情氣結(jié)之痰。
三仙丸謂星、半為曲,香附去毛,皆脫其本性,用之如人脫凡成仙。
聚金丸言芩、連之色也。
壽星丸南方有極星,曰老人,主壽。方用天南星,假而名之也。
腸風(fēng)黑散血見黑而止,以色克也。
玉壺丸玉壺為器,清可徹底,言藥能化痰,而使肺極清也。
結(jié)陰丹固結(jié)其陰血也。
玉屏風(fēng)散屏風(fēng),防風(fēng)別名;玉,美之也。言能御風(fēng)如屏障也。
茜梅丸二藥酸以收之也。
明目流氣飲七情氣攻眼,用藥流利其氣,則目可明也。
春雪膏藥色白,點之自化,如春雪也。
駐景丸日光之影為景,沒則昏矣。言藥能駐景,使不昏也。
鎮(zhèn)宮散言安鎮(zhèn)子宮也。
逍遙散言藥能使病安,則逍遙翱翔自適也。
倉公散太倉公淳于意所制方也。
玉燭散《爾雅》云∶四時和氣,謂之玉燭。言藥能和氣也。
奪命丹言能下死胎以奪回母命也。
達生散達,羊子也。言此藥服之,如羊之易產(chǎn)而無患也。
涌泉散無乳者服之,乳出如涌泉也。
觀音散釋氏有千眼觀音,能救百難苦,故名之也。
紫霜丸紫,碧色也;霜,巴豆霜也。
調(diào)解散陳皮、甘草以調(diào)中,紫蘇、葛根以解肌。
紅綿散蘇木、胭脂、紅綿裹藥煎也。
脫甲散言表解則身輕快,如脫去鎧甲也。
雞鳴散日交巽木而雞鳴,雞鳴則陽氣隨動,而人之血氣亦應(yīng)時而行,故于此時服藥以行瘀血也。
江鰾丸鰾,魚鰾也。江魚鰾可為膠。
五福化毒丹言藥能化諸毒而致五福也。
醉仙散服之令人瞑眩如醉仙也。
太乙膏太乙,天之貴神。以此名方,神之也。
一粒金丹一粒,一丸。以金箔為衣。
紫金丹方有紫金皮也。
《儒門事親》(公元 1228 年? )金.張從正(子和、戴人)。十五卷。主張治療用汗吐下三法,用要偏于寒涼,但在攻邪方面有其長處。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圖(圖缺)
圖(圖缺)
以程氏為主。漢魏尚實,以藥品名方,不必釋也。唐宋后,方尚奇而名好異,茍不知立名之義,將何以用其方耶?
三生飲三藥皆生用也。
急救稀涎散稀,化而少也。風(fēng)痰壅盛,急用此化痰救之。
三建湯三種盡出建平也。
烏藥順氣散人氣順則安,氣逆者必烏藥之辛以順之。
星香散二藥偶方之制以通喉也。
星附湯三藥奇方之制以達下也。
排風(fēng)湯排,推也。用藥推去其風(fēng)也。
左經(jīng)湯左,佐也∶經(jīng),脈絡(luò)也。血少經(jīng)滯,手足攣搐,用藥佐之也。
三化湯三藥化痰、化滯、化風(fēng)也。
防風(fēng)通圣散預(yù)防風(fēng)疾,通靈如圣。
玉真丸言如玉之白也。
一字散古方一錢四字,一字二分半也。
三痹湯風(fēng)寒濕三氣合而為痹也。
四神丸四藥有神驗也。
五苓散五件以苓為主。
抵當(dāng)湯蓄血住于下焦,用藥擠去,邪不能抵當(dāng)也。
瀉清丸瀉東方青色肝木也。
三一承氣湯三方合為一也。
白通湯蔥白之辛以通陽也。
六一順氣湯一方可兼六方。
大柴胡湯泄熱之功大也。
五積散積寒、積食、積氣、積血、積痰,五者之積可散也。
小柴胡湯力小而和緩也。
藿香正氣散言能正氣之不正也。
黑奴釜底煤黑色;奴,小麥奴也。
紫雪丁香、麝香熬膏色紫,藥屑如雪。
桃花散言其色如之。
雄黃銳散丸如小指尖銳,納谷道中也。
雙解散表里俱解。
霹靂散如雷之擊動陽氣也。
調(diào)中湯瀉胃火以和胃氣也。
六和湯六腑不和,用此以和之也。
六一湯一名天水散,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義也,又名益元散者,除中熱以益元氣也。
誘行丸夏月服之不渴,誘人行路。
大順散熱因熱用,從治之法也,故謂大順;冷凍飲料者,不傷肺也。
一清飲子諸熱能一一清之。
桂苓甘露飲桂甘辛,苓甘淡,止渴如甘露也。
來復(fù)丹一陽之氣來復(fù)也。
二氣丹硝石氣寒為陰,硫磺氣熱為陽,以二氣理二氣也。
腎著湯濕氣附著于腎,方能去之。
三和湯血秘、氣秘、風(fēng)秘,三者皆可和也。
七氣湯治七情之氣也。
清燥湯治肺金之火,清其干燥,則生化之源滋潤而達也。
神保丸言藥之效,如神保全也。
導(dǎo)滯通幽湯導(dǎo)引腸中積滯,使通幽門而下也。
鹽煎散用鹽引入腎也。
越鞠丸鞠,郁也。藥能發(fā)越其郁結(jié)之氣。方多誤為越曲。
雞舌香散藥氣如雞舌之香也。
分心氣飲分開心胸間郁氣也。
流氣飲子流行滯氣也。
蟠蔥散蔥能通氣,蟠曲其蔥,入藥為引。
失笑散病忽去而不覺發(fā)笑。
復(fù)元通氣散元氣復(fù),則通而不滯。
抑氣散高者抑之。
一塊氣丸積氣結(jié)成一塊,方能治之。
阿魏撞氣丸撞散氣塊痞積。
交感丹茯神陽中陰,香附血中氣,陰陽交感而氣血和矣。
補天丸藥能補陰,天元一氣也。
大造丸藥能大生氣血,如天地造成也。
夢授天王補心丹終南山宣律誦經(jīng)勞心,昆沙門天王夢授此方。
雙和散氣血兩和也。
十全大補湯十藥全而大,能補虛。
威喜丸松脂入地,三千年化為威喜,食之令人長生,方名茯苓,言威喜者,美之也。
二至丸夏至陰生,鹿解角;冬至陽生,麋解角。方用二角者,取二至之陰陽以生氣血也。
鹿首四斤丸八藥各半斤也。
人參養(yǎng)榮湯人參補氣,言養(yǎng)榮者,氣盛則血生也。
瑞蓮?fù)?/strong>蓮實用之有奇效,故曰瑞。
打老兒丸婦人年過百歲,打其年老兒子不服此丸也。
天真丸天真,精氣也,此藥能補之。
補中益氣湯黃 補中,人參益氣。
虎潛丸凡人龍常出于水,龍飛而汞輕;虎常出于火,虎走而鉛枯,虎潛火伏而滋陰也。用脛骨者,虎一身筋力,皆出于前足脛中,性氣藏焉。
草還丹非金非石,惟草是餌。
清震湯頭風(fēng)如震,藥能清之。
清空膏人首,天之象空虛。藥能清頭昏,故曰清空。
五蒸湯五臟蒸熱。
單白芷丸,又名都梁丸白芷出都梁山。
妙香散木香和氣,麝香通氣。經(jīng)曰∶通則不痛,痛則不通。香藥之妙如此。
抑青丸瀉肝也。
歸脾散憂思傷脾,健忘怔忡,用此復(fù)還脾氣。
潛行散潛行,水底行也,腳疾有濕故云。
舒經(jīng)湯凡筋虛則痛,血虛則蜷,故養(yǎng)血以舒經(jīng)也。
黑虎丹黑豆、虎脛骨也。
二妙散黃柏除熱,蒼術(shù)除濕,二妙藥也。
八正散八藥能正膀胱之水道也。
導(dǎo)赤散導(dǎo)引膀胱水道,而治小便赤也。
火腑丹言治心熱小便赤也。
清心蓮子飲清心降火,蓮子之功。
神芎丸川芎散熱如神。
舟車丸藥能通經(jīng)絡(luò)而治水,猶舟以通水,車以通陸也。
感應(yīng)丸感之即應(yīng)。
溫白丸白乃西方金色,寒氣襲而成積,藥能溫之也。
保和丸保脾氣以去食積。
見 丸,日氣也。藥之消積,如雪之見日也。
金花丸色如金也。
龍腦雞蘇丸龍腦,地名,在蘇州。雞蘇,薄荷之別名。
左金丸左,佐也;金,肺也?;鹜鸂q金,藥能輔佐肺金而平肝木也。又名回令丸,瀉火以回金之令也。
清脾飲瘧病多起于脾,故清之也。
四獸飲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應(yīng)四臟,方治四臟邪,以輔脾土。
對金飲子可敵金也。
露姜飲姜性熱,假露之陰以治熱燥也。
交加散藥半生半熟,取陰陽交加之義。
順元散分解陰陽,利散痰涎,以順元氣也。又名分利順元散。
華蓋散肺為五臟華蓋,藥專治肺。
三拗湯拗,不順也。言甘草不炙,麻黃留節(jié),杏仁不去皮尖也。
手拈湯如手拈去其病也。
五拗湯五藥不制,存其悍烈之性,以為劫病之功也。
千緡湯一服而獲千緡之謝故云。
蘇沉九寶飲蘇沉二內(nèi)翰所制之方。古沉、沈通用。
溫中化痰丸中氣溫而痰自化。
青州白丸子州有范公亭,其下井泉至美,和藥皆白。
滾痰丸滾轉(zhuǎn)而下痰也。
海藏五飲湯王海藏治五飲之方也。
控涎丹控,引也;涎,痰涎也。
小胃丹治胃中之積痰,藥丸如麻子,故曰小。
導(dǎo)滯湯導(dǎo)引暑熱積滯之氣下行。
通玄二八丹五藥共二兩,黃連獨八兩,言藥之妙通神。
大已寒丸已,止也,大止脾胃寒冷。
戊己丸戊,胃土;己,脾土。治脾胃瀉利之藥也。
四柱散四藥如四柱之支大廈也。
升陽除濕湯升陽以升、柴、羌、防,除濕以陳、半、蒼、苓。
凝神散收斂神氣也。
調(diào)中益氣湯調(diào)中甘草,益氣參、 ,中調(diào)氣益,脾胃自健。
升陽順氣湯陽氣本上行,郁逆于下則不能發(fā)生,故順其氣使上行也。
金液丹水銀乃白金之液也。
金鎖正元丹藥能止瀉而鎖固真元之氣也。
清六丸清熱也。
四君子湯四藥不燥不熱,稟中和之氣而補益,故稱君子。
溫六丸溫寒也。
生胃丹用南星、用黃土以生胃土也;用粟米入胃而生谷氣。
平胃散胃中宿滯不化,即成痞滿腹脹,故用蒼、陳、濃樸,苦以瀉之。恐瀉太過,又用甘草以和之,平胃之義也。
五膈寬中散一曰氣、二曰血、三曰痰、四曰寒、五曰熱,言藥能散胃中滯塞,使飲食下行,豁然而中寬也。
抽刀散藥能定痛,如抽刀奪回命也。
胃愛散胃喜甘而惡苦,此藥味甘,故胃愛之。
四七湯四藥能治七情氣結(jié)之痰。
三仙丸謂星、半為曲,香附去毛,皆脫其本性,用之如人脫凡成仙。
聚金丸言芩、連之色也。
壽星丸南方有極星,曰老人,主壽。方用天南星,假而名之也。
腸風(fēng)黑散血見黑而止,以色克也。
玉壺丸玉壺為器,清可徹底,言藥能化痰,而使肺極清也。
結(jié)陰丹固結(jié)其陰血也。
玉屏風(fēng)散屏風(fēng),防風(fēng)別名;玉,美之也。言能御風(fēng)如屏障也。
茜梅丸二藥酸以收之也。
明目流氣飲七情氣攻眼,用藥流利其氣,則目可明也。
春雪膏藥色白,點之自化,如春雪也。
駐景丸日光之影為景,沒則昏矣。言藥能駐景,使不昏也。
鎮(zhèn)宮散言安鎮(zhèn)子宮也。
逍遙散言藥能使病安,則逍遙翱翔自適也。
倉公散太倉公淳于意所制方也。
玉燭散《爾雅》云∶四時和氣,謂之玉燭。言藥能和氣也。
奪命丹言能下死胎以奪回母命也。
達生散達,羊子也。言此藥服之,如羊之易產(chǎn)而無患也。
涌泉散無乳者服之,乳出如涌泉也。
觀音散釋氏有千眼觀音,能救百難苦,故名之也。
紫霜丸紫,碧色也;霜,巴豆霜也。
調(diào)解散陳皮、甘草以調(diào)中,紫蘇、葛根以解肌。
紅綿散蘇木、胭脂、紅綿裹藥煎也。
脫甲散言表解則身輕快,如脫去鎧甲也。
雞鳴散日交巽木而雞鳴,雞鳴則陽氣隨動,而人之血氣亦應(yīng)時而行,故于此時服藥以行瘀血也。
江鰾丸鰾,魚鰾也。江魚鰾可為膠。
五福化毒丹言藥能化諸毒而致五福也。
醉仙散服之令人瞑眩如醉仙也。
太乙膏太乙,天之貴神。以此名方,神之也。
一粒金丹一粒,一丸。以金箔為衣。
紫金丹方有紫金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