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此益火之劑也。凡命門之陽衰陰勝者,宜此方加減主之。此方與大補(bǔ)元煎出入互用,如治陰盛格陽,真寒假熱等證,宜加澤瀉二錢,煎成用涼水浸冷,服之尤妙。
熟地(用如前) 山藥(二錢,炒) 山萸(一錢) 枸杞(二錢) 甘草(一二錢,炙) 杜仲(二錢,鹽制) 肉桂(一二錢) 附子(一二三錢)
水二盅,煎七分,食遠(yuǎn)溫服。如氣虛血脫,或厥或昏,或汗或運(yùn),或虛狂,或短氣者參、白術(shù),隨宜用之。如火衰不能生土,為嘔噦吞酸者,加炮姜二三錢。如陽衰中寒,泄瀉腹痛,加人參,肉豆蔻,隨宜用之。如小腹多痛者,加吳茱萸五七分。如淋帶不止,加破故紙一錢。如血少血滯,腰膝軟痛者,加當(dāng)歸二三錢。
《審視瑤函》(公元 1644 年)明.付仁宇(允科)[傅仁宇]著。六卷,首一卷。 先總論,次方論。論述 108 證及其治法方劑,并述眼科手術(shù)方法,附有醫(yī)案、圖說、歌括。
(公元 1615 年)明.龔?fù)①t(子才、云林)著。十卷,分為十集。首集為診治諸論,次為諸病的辨證施治。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此益火之劑也。凡命門之陽衰陰勝者,宜此方加減主之。此方與大補(bǔ)元煎出入互用,如治陰盛格陽,真寒假熱等證,宜加澤瀉二錢,煎成用涼水浸冷,服之尤妙。
熟地(用如前) 山藥(二錢,炒) 山萸(一錢) 枸杞(二錢) 甘草(一二錢,炙) 杜仲(二錢,鹽制) 肉桂(一二錢) 附子(一二三錢)
水二盅,煎七分,食遠(yuǎn)溫服。如氣虛血脫,或厥或昏,或汗或運(yùn),或虛狂,或短氣者參、白術(shù),隨宜用之。如火衰不能生土,為嘔噦吞酸者,加炮姜二三錢。如陽衰中寒,泄瀉腹痛,加人參,肉豆蔻,隨宜用之。如小腹多痛者,加吳茱萸五七分。如淋帶不止,加破故紙一錢。如血少血滯,腰膝軟痛者,加當(dāng)歸二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