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續(xù)名醫(yī)類案》 咳嗽

    作者: 魏之琇

    一痘五朝,勻澤紅潤稀朗,頂平陷,痰嗽甚,此傷風失表,邪客肺經。但膿期患此,難于補托,用甘、桔、前、芩、桑、杏、橘、蔞而愈。

    一痘七朝,不易起脹,喘咳吐食,此毒壅也,清理解散而愈。

    一痘收靨,濃而干黑,身熱咳嗽,風寒客肺也,麻黃湯愈。

    一痘收疤,咳嗽,咽膈不利,用甘、桔、翹、防、蒡、陳皮、射干、元參輩愈。

    一痘后傷風,咳嗽發(fā)熱,用解表藥,反汗喘。用二陳湯加桑、杏、山梔,反加搐搦。此脾胃虛弱也,用補中益氣湯加麥冬、五味、鉤藤而愈。

    一痘痰嗽,諸藥不效,用黑散子而愈。

    一痘后咳嗽連聲不續(xù),痰鳴欲絕,嗽罷吐白沫,面唇白,飲食少,不得臥,此虛而攻肺,下痰過劑也。小異功散加藿、半、蔞、粉、冬,又用人參清肺飲而愈。此救子益母之法也。

    一痘后咳嗽,吐膿腥臭,胸中隱隱作痛,右脈數滑,乃余毒在胸,作內癰也。用橘、貝、甘、桔、芩,合翹、蒡、知、蔞、防己,并蒸百合服愈。

    一痘久嗽不已,腰背痛,此腎咳也,地黃湯加麥冬、五味子而愈。

    一痘十二朝,咳嗽,旬余不止,服發(fā)表化痰藥多,反吐膿血。此脾肺虛,重傷真氣,成肝癰也,用桔梗湯而愈。

    萬密齋治陶氏子,痘將靨,咳嗽喘急,用甘桔湯加麥冬、牛蒡未效。此肺有火邪,火郁宜發(fā)之,乃去麥冬,加紫蘇、地骨皮,一服而安。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張宗祥
  • (公元 1578 年)明.李時珍(東璧.瀕湖)著。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時間編成, 收載藥物 1892 種,附藥圖 1000 余幅,闡發(fā)藥物的性味、主治、用藥法則、產地、形態(tài)、采集、炮制 、方劑配伍等,并載附方 10000 余。 本書有韓、日、英、法、德等多種文 字的全譯本或節(jié)譯本。

    學術價值:

    集我國16世紀之前藥學成就之大成。被國外學者譽為中國之百科全書。

    作者:
  • 作者:
    李時珍
  • 作者:
    趙學敏
  • 作者:
    葉桂
  •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隱居)注。七卷。原書己佚,內容尚散見于《經史證類備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農本草經》基礎上進行整理, 又增藥 365 種, 分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類。

    學術價值:

    首創(chuàng)用自然屬性分類方法。確立綜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作者:
    陶弘景
  • 作者:
    陳嘉謨
  • (公元 1116 年)宋.寇宗奭撰。二十卷。載藥物 460 種,闡發(fā)藥性較詳盡,并指出用藥要結合年齡老少、體質強弱、疾病新久等,對辨認藥物的真?zhèn)蝺?yōu)劣亦有詳細闡述。

    作者:
    寇宗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