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新修本草》 橘柚

    作者: 蘇敬等20余人編寫

    味辛,溫,無毒。主胸中瘕熱逆氣,利水谷,下氣,止嘔咳,除膀胱留熱,下停水,五淋,利小便,主脾不能消谷,氣沖胸中吐逆,霍亂,止泄,去寸白。久服去臭,下氣通神,輕身長(zhǎng)年。一名橘皮。生南山川谷,生江南,十月采。

    此是說其皮功耳,以東橘為好,西江亦有而不如。其皮小冷,療氣乃言欲勝東橘,北人亦用之。以陳者為良。其肉味甘、酸,食之多痰,恐非益人也。今此雖用皮,既是果類,所以猶宜相從。柚子皮乃可食,而不復(fù)入藥用,此亦應(yīng)下氣。

    〔謹(jǐn)案〕柚皮濃,味甘,不如橘皮味辛而苦,其肉亦如橘,有甘有酸,酸者名胡甘。

    今俗人或謂橙為柚,非也。

    案《呂氏春秋》云∶“果之美者。有云夢(mèng)之柚。”郭璞曰∶“柚似橙而大于橘?!笨装矅?guó)云∶“小曰橘,大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