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陳久者良。入丸散醋煮搗餅烘干用;火灸揉爛用。香附為使。
苦,溫,無毒。入足太陰、厥陰、少陰。溫中暖宮,調(diào)經(jīng)安胎,理氣止血,逐寒除濕。
治吐衄崩帶血痢,療腹痛霍亂筋轉(zhuǎn)。用以火灸,通治百病。
處處有之,自明成化以來,則以蘄州者為勝。相傳他處艾灸酒壇不能透,蘄艾一灸則直透為異耳。五月五日采之。
鼻衄不已,為灰吹之,或煎服。(驗方第一。)
盜汗不已,同茯苓、烏梅煎服。(第二。)
火眼腫痛,燒煙碗覆之,碗上刮煤,溫水調(diào)洗目?;蚣尤朦S連。(第三。)
面上 ,艾灰、桑葉灰淋水三遍,以五色布納入,同煮如膏,每以少許敷之,自爛脫。
(第四.)
鵝掌風,手心斑點燥裂,用四兩入大口瓶內(nèi)火之,用麻布兩層縛之,將手心放瓶口上熏之,如冷再小兒爛瘡,燒末敷之。(第六。)
瘡不斂,燒煙熏之。(第七。)
腫毒初起,以濕紙拓之,先干者是頭,燒艾灸之。(第八。)
骨哽咽,水煎數(shù)兩取服。(第九。)
吞銅錢,同上。(第十。)
諸蟲蛇傷,團艾灸之。(十一。)
風蟲牙痛,化蠟少許攤紙上,鋪艾以箸卷成筒,燒煙熏鼻,吸煙令滿口,呵氣即疼止。
(十二.)
產(chǎn)后瀉血,同生姜煎服,每半兩。(十三。)
產(chǎn)后腹痛欲死,因寒,艾葉一斤,焙干鋪臍,以熨斗熨之,口有艾氣疼止矣。(十四。)
崩中不止,同阿膠佐干姜,水煎服。(十五。)
胎動迫心痛,醋煎服。(十六。)
胎動或腰痛搶心,酒煎服。(十七。)
倒產(chǎn)子死。同上。(十八。)
心腹冷痛,為末湯下。(十九。)
蛔心痛如刺,口吐清水,水煎數(shù)兩服,當吐蛔。(二十。)
口吐清水,水煎服。(二十一。)
霍亂吐下不已,水煎服。(二十二。)
諸痢久下,同陳皮煎服。(二十三。)
暴瀉不止,同生姜煎服。(二十四。)
糞后血,同上。(二十五。)
痔忽如胡瓜,先以槐柳枝湯洗過,次以艾灸五壯。(二十六。)
妊娠傷寒壯熱,赤斑變黑,尿血,酒煎半兩服。(二十七。)
妊娠猝中風寒不省,醋炒絹包熨臍下。(二十八。)
中風口噤,灸承漿一穴,頰車二穴,各五壯。(二十九。)
口斜欲正,以葦筒入耳,以面密封,用艾一頭七壯。患左灸右,右灸左。(三十。)
癲癇諸風,于陰下谷道正門當中,隨年歲灸之。(三十一。)
忽然胸腹痛甚,或即吐衄下血,乃鬼擊病也。水煎半兩服。(三十二。)
頭風面瘡癢,出水。醋熬取汁,薄紙貼之。(三十三。)
頭風久痛,陳艾揉丸,時時嗅之,以鼻中出水為度。(三十四。)
膠艾湯阿膠 艾葉 川芎 甘草 當歸 地黃 白芍酒煎。治妊娠下血、漏下血、半產(chǎn)后下血不止。(諸方第一。)
艾姜丸艾葉 干姜醋煮陳米湯為丸。治老少白痢。(第二。)
(公元 1529 年)明.薛己(立齋、新甫)著。二卷。闡述傷科的病癥治療,凡方藥、手法、用具等,都有詳細的記述 。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陳久者良。入丸散醋煮搗餅烘干用;火灸揉爛用。香附為使。
苦,溫,無毒。入足太陰、厥陰、少陰。溫中暖宮,調(diào)經(jīng)安胎,理氣止血,逐寒除濕。
治吐衄崩帶血痢,療腹痛霍亂筋轉(zhuǎn)。用以火灸,通治百病。
處處有之,自明成化以來,則以蘄州者為勝。相傳他處艾灸酒壇不能透,蘄艾一灸則直透為異耳。五月五日采之。
鼻衄不已,為灰吹之,或煎服。(驗方第一。)
盜汗不已,同茯苓、烏梅煎服。(第二。)
火眼腫痛,燒煙碗覆之,碗上刮煤,溫水調(diào)洗目?;蚣尤朦S連。(第三。)
面上 ,艾灰、桑葉灰淋水三遍,以五色布納入,同煮如膏,每以少許敷之,自爛脫。
(第四.)
鵝掌風,手心斑點燥裂,用四兩入大口瓶內(nèi)火之,用麻布兩層縛之,將手心放瓶口上熏之,如冷再小兒爛瘡,燒末敷之。(第六。)
瘡不斂,燒煙熏之。(第七。)
腫毒初起,以濕紙拓之,先干者是頭,燒艾灸之。(第八。)
骨哽咽,水煎數(shù)兩取服。(第九。)
吞銅錢,同上。(第十。)
諸蟲蛇傷,團艾灸之。(十一。)
風蟲牙痛,化蠟少許攤紙上,鋪艾以箸卷成筒,燒煙熏鼻,吸煙令滿口,呵氣即疼止。
(十二.)
產(chǎn)后瀉血,同生姜煎服,每半兩。(十三。)
產(chǎn)后腹痛欲死,因寒,艾葉一斤,焙干鋪臍,以熨斗熨之,口有艾氣疼止矣。(十四。)
崩中不止,同阿膠佐干姜,水煎服。(十五。)
胎動迫心痛,醋煎服。(十六。)
胎動或腰痛搶心,酒煎服。(十七。)
倒產(chǎn)子死。同上。(十八。)
心腹冷痛,為末湯下。(十九。)
蛔心痛如刺,口吐清水,水煎數(shù)兩服,當吐蛔。(二十。)
口吐清水,水煎服。(二十一。)
霍亂吐下不已,水煎服。(二十二。)
諸痢久下,同陳皮煎服。(二十三。)
暴瀉不止,同生姜煎服。(二十四。)
糞后血,同上。(二十五。)
痔忽如胡瓜,先以槐柳枝湯洗過,次以艾灸五壯。(二十六。)
妊娠傷寒壯熱,赤斑變黑,尿血,酒煎半兩服。(二十七。)
妊娠猝中風寒不省,醋炒絹包熨臍下。(二十八。)
中風口噤,灸承漿一穴,頰車二穴,各五壯。(二十九。)
口斜欲正,以葦筒入耳,以面密封,用艾一頭七壯。患左灸右,右灸左。(三十。)
癲癇諸風,于陰下谷道正門當中,隨年歲灸之。(三十一。)
忽然胸腹痛甚,或即吐衄下血,乃鬼擊病也。水煎半兩服。(三十二。)
頭風面瘡癢,出水。醋熬取汁,薄紙貼之。(三十三。)
頭風久痛,陳艾揉丸,時時嗅之,以鼻中出水為度。(三十四。)
膠艾湯阿膠 艾葉 川芎 甘草 當歸 地黃 白芍酒煎。治妊娠下血、漏下血、半產(chǎn)后下血不止。(諸方第一。)
艾姜丸艾葉 干姜醋煮陳米湯為丸。治老少白痢。(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