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易讀》 元參十八

    作者: 汪讱庵

    蒸熟曬干用。忌銅器,惡黃 、干姜、大棗、山茱萸,反藜蘆。

    苦、咸,微寒。入足少陰腎。壯水瀉火,益精明目,通利溲便,清潤(rùn)咽喉。同丹皮治溫?zé)?,佐升麻除?yáng)斑。懊 不遺,煩渴悉效。瘰 結(jié)核之毒,癰疽鼠 之 。大便滑者忌之。

    生河間及兗州山谷,今近道處處有之。苗葉似芝麻對(duì)生,七月開(kāi)花,八月結(jié)子黑色。花有紫白二種,根色黑而氣腥。

    鼻中瘡,為末敷之,或水浸塞之。(驗(yàn)方第一。)

    三焦積熱,同大黃、黃連丸服。(第二。)

    急喉痹,同大力子末服。(第三。)

    發(fā)斑咽痛,同升麻、甘草煎服。(第四。)

    赤脈貫睛,為末,以米泔煮豬肝蘸食。(第五。)

    年久瘰 ,元參、蠣粉、貝母等分,蜜丸每三錢(qián)。(第六。)

    神祟忽睛,痛莫忍,元參、知母、黃芩、炒梔、大黃、桔梗、元明粉。熱甚加生地、歸尾,湯散均可。(第七。)

    鼠 ,酒漬常服。(第八。)

    小腸疝氣,丸服,酒下出汗效。(此方不妥。第九。)

    燒香治勞,元參一斤,甘松六兩,為末,煉蜜一斤和勻,入瓶中封閉,地中埋窨十日取出,更用炭末六兩,煉蜜六兩,同合入瓶,更窨五日取出。燒之,常令聞香,病自愈已。又甘松六兩,元參一斤,每日焚之。(第十。)

    肺癰,咳唾膿血,胸內(nèi)痛,脈數(shù)實(shí),元參、川貝、桔梗、甘草、葶藶、薏米、凈花,服后更吐,繼加白芨、阿膠、蒲黃。(十一。)

    溫?zé)岚Y,表俱飲水,元參、麥冬、丹皮、黃芩、酒芍、甘草。(十二。)

更多中醫(yī)書(shū)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