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小兒常見病單驗方》 麻疹

    麻疹是由外感麻疹病毒(麻疹時邪)引起的急性傳染病。

    臨床以發(fā)熱,咳嗽,鼻塞流涕,眼淚汪汪,滿身布發(fā)紅色疹子為特征。為兒科四大證之一,好發(fā)于冬春二季,發(fā)病年齡一般在6個月以上,5歲以下。通過呼吸道傳播,其傳染期從出疹前5天到出疹后5天為止。發(fā)過一次可終身免疫。自開展麻診活疫苗接種以來,發(fā)病率已明顯下降。

    初熱期(約3天)本病開始與感冒癥狀極為相似,同時雙目微紅,淚水汪汪,口腔臼齒處可見“麻疹粘膜斑”(為灰白色或淡黃色如冒針頭大小的疹點,疹的周圍粘膜有紅暈),是早期診斷的主要依據。治宜辛涼透表。

    (一)

    處方:芫荽15克,生蔥(連須)3~5根。

    用法:共放鍋內加水適量煎煮,取液300毫升左右。趁熱1次服完。每日1劑,連服3~5天,1歲以下小兒藥量酌減。

    (二)

    處方:銀花15克,薄荷5克,鮮蘆根30克。

    用法:先煮銀花、蘆根15分鐘,后下薄荷煮沸3分鐘,去渣加白糖適量,溫服,每天3~4次。

    (三)

    處方:香菇20克,生薄荷7克。

    用法:將香菇浸泡洗凈,置鍋內加清水適量煮取濃汁,加入薄荷再煮數沸即可。每日1劑,趁熱一次飲完,連服3天。

    (四)

    處方:胡荽50克,蔥須20克,生甘草10克。

    用法:煎湯洗身,每日1次。

    (五)

    處方:紅莧菜子10克,或紅莧菜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六)

    處方:胡蘿卜120克,芫荽100克,荸薺60克。

    用法:將胡蘿卜、芫荽、荸薺三味洗凈,加適量水煎煮,去渣代茶飲。

    見形期(約3天)為高峰期,體溫更高,一般在40℃左右,于耳后、頸部及發(fā)際處出現紅色皮疹,漸擴展至面部、軀干、四肢,最后至手心、足底為出齊。疹點顆粒尖聳,捫之觸手。初為鮮紅色,后漸增多融合為暗紅色,疹與疹之間有正常皮膚。神倦嗜睡,或煩躁不寧,目赤眵多,口渴唇干,咳嗽加劇,大便稀,小便短赤。治宜清熱透疹。

    (一)

    處方:大雪梨1個,冰糖20~30克。

    用法:將雪梨洗凈,從頂部切開一個小口,挖去果心,填入冰糖,正放小碗中置鍋內隔水蒸爛,去渣留取汁液。每日1劑,一次飲完,連服5~7天。1歲以下小兒酌減。

    (二)

    處方:鮮蘆根、鮮白茅根各500克。

    用法:加水2000毫升,煎服代茶。

    (三)

    處方:鮮竹葉、白茅根各10克。

    用法:煎湯代茶。

    (四)

    處方:櫻桃核10~15克。

    用法:將櫻桃核搗碎,加適量水煎服,每日1劑,服至麻疹透齊。

    本方適用于小兒隱疹期麻疹。

    (五)

    處方:荸薺適量。

    用法:荸薺適量加水煎煮后代茶飲,可助麻疹早發(fā),早回,并防止并發(fā)癥發(fā)生。

    本方適用于隱疹期麻疹。

    (六)

    處方:紫草根5克,白砂糖適量。

    用法:用清水2碗放入紫草根浸泡2小時,然后用砂鍋煎至1碗,服飲時加白砂糖調味。

    本方適用于小兒風麻疹過多。

    收沒期(約3天)疹子順序回沒,熱勢漸衰,各種癥狀逐漸減輕而消退。疹回后皮膚,出現糠狀脫屑,并有棕褐色色素沉著,一般經1~3周退清。治當養(yǎng)陰清解。

    (一)

    處方:赤小豆30克,土薏米50克,冰糖30克。

    用法:將赤小豆、土薏米三洗凈后用溫水泡浸至軟,然后搗爛成漿,入冰糖,加清水少許放鍋內用慢火煮成糊狀。每日1劑,1次服完。連服5~7劑。

    (二)

    處方:綠豆200克,赤小豆150克,黑豆100克,甘草15克,紅糖若干。

    用法:將三種豆及甘草分別焙干,共研成粉末,過篩,裝瓶備用本方。1歲以下嬰兒每次7克,1~2歲者每次3~10克,5歲者每次12克,6歲以上者每次15克。每次沖入紅糖10克,用沸水調成糊狀,候涼,1次服完。每日2~3次,療程不限。

    (三)

    處方:鮮荸薺10個(削皮),鮮蘿卜汁500毫升。

    用法:加白糖適量煮開溫六服。

    (四)

    處法:生山藥50克,生薏米50克,柿餅霜15克。

    用法:先將山藥、薏米搗成粗末,再將柿餅霜切碎入粥,隨意服用。

    (五)

    處方:鮮蘆根、雪梨?。ㄈテぃ?、荸薺,(去皮)、鮮藕各500克,鮮麥冬100克。

    用法:榨汁混合,冷飲或溫服。每日數次。

    (六)

    處方:馬蹄菜500克,甘蔗500克,胡蘿卜250克。

    用法:將上述三味洗凈后加適量水煎煮,瀝去殘渣,其汁當茶飲。

    麻疹既是自然痊愈的病毒傳染病,也是全身性疾患,對整個機體危害很大。年齡小,體弱兒及護理不當等都容易產生并發(fā)癥,常見的有肺炎、喉炎、中耳炎、腦炎等。

    有下列情況的應引起注意:皮疹尚未出齊而突然隱退;出疹期面色灰白,四肢冰涼;皮疹消退而熱仍不退,或下降后不久又上升,癥狀不減,甚至加重;疹回期,小兒神萎,食少,腹瀉加重等,都應該警惕有并發(fā)癥,應及時到醫(yī)院治療。

    (一)

    處方:鮮蘆葦根30克。

    用法:將鮮蘆葦根加水煎,加糖飲服,很快退熱。

    本方適用于麻疹發(fā)熱。

    (二)

    主治:熱毒內壅,麻疹不能外透。

    處方:紫草10克,丹皮3克,生石膏15克,蟬衣6克。

    用法:水煎服。

    本方適用于熱毒內壅,麻疹不能外透。

    (三)

    處方:羊肉50克,芫荽50克,酒少許。

    用法:將羊肉、芫荽放入水鍋中,倒入幾滴白酒,煮約1個小時即成。每日2次,每次飲半杯。

    本方可催麻疹透發(fā)。

    (四)

    處方:大紅棗100~150克。

    用法:將大紅棗放于火盆內,以文火燒熏,使患兒聞到燒棗氣味,時間愈長愈好。

    本方適用于小兒麻疹透發(fā)不暢。

    (五)

    處方:芝麻稈12根,糯米200克。

    用法:將芝麻稈切碎入砂鍋內加水2000毫升,煎至剩一半,用紗布過濾,取其清汁煮糯米粥,分2次服完。

    本方適用于小兒疹出不勻或隱疹不透。

    (六)

    處方:向日葵盤1個。

    用法:將向日葵盤沖洗干凈,放鍋內蒸20分鐘,取出候溫,揉搓患者胸背部。

    本方適用于小兒麻疹隱。

    (七)

    處方:珍珠1枚,小米適量。

    用法:珍珠1枚,加小米適量文火炒黃,研末沖服。

    本方適用于正虛麻疹不能外透,或出疹期受風寒外閉,疹毒不能外透。

    (八)

    處方:新鮮鴨膽1個。

    用法:取新鮮鴨膽汁,加白糖,用開水沖服,每日1個,連服3日可痊愈。

    本方適用于小兒麻疹后發(fā)熱咳嗽。

    (九)

    處方:枇杷葉、桑根白皮、生石膏各15克。

    用法:將上述三品加適量水煎煮,瀝去殘渣,分2次服,每日1劑。

    本方適用于疹后熱咳不止。

    (十)

    處方:荸薺250克,甘蔗500克,紅蘿卜250克。

    用法:將荸薺洗凈,甘蔗劈開切段,蘿卜洗凈切段,共入水鍋中煮1小時,晾涼飲湯。

    本方適用于小兒疹后余熱不盡。

    (十一)

    處方:綠豆4.5克,黑豆4.5克,赤小豆4.5克,葦根4.5克,茅根4.5克,冰糖15克。

    用法:水煎,以豆子煮熟為標準,去渣作1次服。

    本方適用于預防麻疹。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