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王氏醫(yī)案繹注》 附錄

    作者: 任錫庚

    連樸飲治濕熱蘊伏而成霍亂.兼能行食滌痰.

    制濃樸(二錢) 川連(姜汁炒) 石菖蒲 制半夏(各一錢) 香豉(炒) 焦梔(各三錢) 蘆根(二兩)

    水煎溫服.

    蠶矢湯治霍亂轉(zhuǎn)筋.肢冷腹痛.口渴煩躁.目陷脈伏時行急證.

    晚蠶砂(五錢) 生苡仁 大豆黃卷(各四錢) 陳木瓜(三錢) 川連(姜汁炒二錢) 制半夏 黃芩(酒炒) 通草(各一錢)

    解毒活血湯治溫暑痧邪.深入營分.轉(zhuǎn)筋吐下.肢厥汗多.脈伏溺無.口渴腹痛.面黑目陷.勢極可危之證.

    連翹 絲瓜絡(luò) 淡紫菜(各三錢) 石菖蒲(一錢) 川連(吳萸水炒二錢) 原蠶砂 地丁 益母草(各五錢) 生苡仁(八錢) 銀花(四錢)

    地漿或陰陽水煮生綠徐服.

    駕輕湯治霍亂后余邪未清.身熱口渴.及余熱內(nèi)蘊.身冷脈沉.湯藥不下而發(fā)呃者.

    鮮竹(各一錢) 焦梔(一錢五分)

    水煎溫服.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王懷隱、陳昭遇等
  • 作者:太平惠民和劑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豐年間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陳師文等撰。十卷。收集當(dāng)時醫(yī)家及民間常用有效方劑,劑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當(dāng)時的配方手冊。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戴思恭
  • 《湯頭歌訣》(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著。一卷。按照《醫(yī)方集解》分門,把方劑的組成主治等編成歌訣,以便記誦運用。

    作者: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進之、海藏)撰。三卷。依據(jù)《內(nèi)經(jīng)》有關(guān)藥理的論述,以及張潔古《珍珠囊》和李杲《 藥類法象》、《用藥心法》等,對于藥物的氣味陰陽、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較為深入。

    作者:
    王好古
  • 作者:
    龔居中
  • 作者:
    李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