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物理診斷學》 四、聽診

    (一)腸鳴音 當腸蠕動時,腸管內(nèi)氣體和液體隨之流動,產(chǎn)生一種斷斷續(xù)續(xù)的咕嚕聲,稱腸鳴音。正常情況下,腸鳴音一般每分鐘約4~5次。當腸蠕動增加時,腸鳴音每分鐘在10次以上,稱腸鳴音亢進。其音響亮、亢時,見于急性腸炎、服瀉藥后或胃腸道大出血等;若腸鳴音響亮,使腸壁變薄,且極度緊張,與亢進的腸鳴音產(chǎn)生共鳴所致。腸鳴音減弱或消失,是指持續(xù)3~5分鐘以上才聽到一次或聽不到腸鳴音者,見于急性腹膜炎、電解質(zhì)紊亂或腸麻痹等。

    (二)震水音 胃內(nèi)氣體與液體相撞擊而發(fā)出的聲音稱震水音(succussionsplash)。檢查方法:病人取仰臥位,醫(yī)生用兩手搖晃病人上腹部,不用聽診器即可聽到震水時。正常人在進食多量的液體后可出現(xiàn)震水音,但若在空腹或飯后6~8小時以上仍有震水音,則表示胃內(nèi)有液體潴留,見于幽門梗阻或胃擴張。

    (三)血管雜音 正常腹部無血管雜音。在妊娠5個月以上,腹部可聽于胎心音,病理性血管音可見于:(1)腎動脈狹窄時,在上腹部或臍水平正中線兩側(cè)可聽到強弱不等的吹風樣雜音,有時較粗糙,尤其是年輕高血壓患者,應考慮腎動脈狹窄所致;(2)門靜脈高壓患者,有時可在臍附近或胸骨劍突下部,聽到連續(xù)性靜脈營營音,此音可能產(chǎn)生于臍靜脈重新開放與腹壁靜脈形成側(cè)枝循環(huán);肝血管瘤或左葉肝癌壓迫肝動脈或腹主動脈,在腫大的肝表面聽到連續(xù)性血管雜音。

    (四)肝脾區(qū)磨擦音 當病人作深吸氣時,在肝、脾區(qū)聽到類似胸膜磨擦音的聲音,此因肝脾包膜因纖維素滲出與腹膜磨擦所致,見于脾栓塞、脾周圍炎、肝穿刺后或膽囊炎累及腹膜等。

    表9-2-1 幾種常見腹部疾病典型體征表

    病 名視觸叩聽其它肝硬變
    (腹水型)全腹膨隆,外形可隨體位而變化。
    腹壁靜脈曲張,血流方向:臍上向上,臍下向下
    臍平或外突呈臍疝。
    腹式呼吸受限腹壁緊張增高。
    尺壓試驗(-)
    脾大肝上界上移
    平臥時腹部中間為鼓音,兩側(cè)濁音
    移動性濁音(+).
    液波感(+)臍周或劍突下可聽到血管營營音卵巢囊腫
    (巨大型)1.全腹膨隆,平臥時呈球形,不隨體位而變化。
    2.臍位置偏斜腹壁緊張度增高
    有時可觸到囊性包塊。
    尺壓試驗(+)肝上界上移
    平臥時腹部中間為濁音
    兩側(cè)為鼓音如同是并發(fā)胸水、腹水、稱米格氏綜合征腸梗阻全腹膨隆,以腹中部明顯
    不全梗阻時,可出現(xiàn)腸型及蠕動波。有輕壓痛。
    有時可捫到腫塊肝上界上移。
    一般為高度鼓音腸鳴音早期亢進,呈金屬音或氣體水聲。
    晚期消失。幽門梗阻上腹膨隆。
    上腹可見胃蠕動波。按壓后蠕動波更為明顯胃鼓音區(qū)增大震水音(+)胃擴張腹部彭隆以上腹為主。
    腹式呼吸受限輕壓痛胃鼓音區(qū)增大腸鳴音明顯減弱,以致消失。
    震水音可在髂棘線以下。
    胃下界下移。用聽搔法判定胃腸穿孔腹肌緊張呈板狀腹。
    明顯壓痛及反跳痛肝濁音界消失早期腸鳴音減弱、晚期消失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