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溫?zé)崾钜呷珪?附:集方一十六道

    作者: 周揚(yáng)俊

    既濟(jì)解毒湯

    黃芩(一錢酒炒) 黃連(一錢酒炒) 桔梗(一錢) 甘草(五分生)柴胡(五分) 升麻(七分) 連翹(一錢) 當(dāng)歸(一錢酒洗) 大黃(一錢酒煨)

    上以水二盞.煎一盞.徐徐溫服.

    黃連解毒湯 黃連阿膠湯(二方俱見前)

    黃連瀉心湯

    黃連 生地黃 知母(各一錢五分) 甘草(五分生)

    上以水一盞半.煎八分溫服.

    黃連龍骨湯治腹痛咽痛.體熱煩苦.

    黃連 黃芩 芍藥(各八分) 龍骨(五分為末)

    上以水一盞半.煎八分溫服.

    黃連犀角湯治狐惑.

    犀角(三錢磨汁) 黃連(二錢) 烏梅(四個(gè)) 木香(三錢磨汁)

    上以水一盞半.入黃連、烏梅.煎八分.入犀角汁、木香汁和勻服.

    黑膏治疫毒發(fā)斑嘔逆.

    生地黃(二兩六錢) 淡豆豉(二兩六錢)

    上二味.以豬膏六兩合煎.令三分減一.絞去滓.取濃汁如膏.入明雄黃豆大麝香少許.和勻分三服.

    犀角消毒湯

    牛蒡子(炒) 防風(fēng)(各二錢) 荊芥(一錢) 甘草(八分) 犀角(磨汁)

    上 咀.每服三錢.水煎.入犀角汁服.

    漏蘆湯治臟腑積熱.發(fā)為腫毒.時(shí)疫疙瘩.頭面洪腫.咽溢堵塞.水藥不下.一切危惡疫癘.

    漏蘆 升麻 大黃 黃芩(各一兩) 藍(lán)葉 黑參(各二兩)

    上六味.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半.煎至六分.去滓溫服.腫熱甚加芒硝二錢半.及生甘草、牛蒡子、連翹更神.

    消毒丸

    大黃 牡蠣(燒) 僵蠶(各一兩炒)

    上為末.蜜丸彈子大.新汲水化下一丸.無時(shí).

    雄黃丸

    雄黃(一兩研) 赤小豆(炒熟) 丹參 鬼箭羽(各二兩)

    上為細(xì)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日空心以溫水下五丸.雖同床共屋.亦不相染.

    運(yùn)氣五瘟丹

    黃芩 黃柏 黃連 山梔子 香附 紫蘇 甘草梢 大黃

    上七味生用.于冬至日為末.將大黃三倍.煎湯去滓.搗藥丸如雞子大.朱砂、雄黃為衣.再貼金箔一丸.取泉水七碗.浸化可服七人.此藥乙庚年黃芩為君.丁壬年山梔子為君.丙辛年黃柏為君.戊癸年黃連為君.甲巳年甘草梢為君.為君者多一倍也.余四味與香附、紫蘇為臣者減半.每年熱病.改為小丸.救人甚妙.

    大青丸

    薄荷 山梔子 黃芩 黃連(各三錢) 連翹(六錢) 甘草(三錢) 大黃 白龍骨粉(各八分)

    上為末.用青蒿自然汁為丸.綠豆大.雄黃為衣.每服十丸.白湯送下.

    二黃丸治大頭時(shí)疫.

    黃連(酒炒) 黃芩(酒炒) 生甘草(各等分)

    上 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八分.稍溫徐徐呷之.

    救急解毒丸

    甘草 桔梗(各二兩) 荊芥 防風(fēng) 連翹 酒黃芩 酒大黃 薄荷酒 黃連 升麻(各一兩) 僵蠶 蒲黃 青黛 盆消 射干(各五錢)

    上十五味.共為極細(xì)末.羅凈.以烏梅湯調(diào)柿霜和丸.如圓眼大噙化.煎湯亦可.

    神授香蘇散治瘟疫.昔有城中大疫.一白發(fā)老人教富人合此藥施病者.皆愈.疫鬼相顧曰.此老教三人矣.遂遁.

    紫蘇 香附(各二兩醋制) 陳皮(一兩去白) 甘草(五錢)

    上為細(xì)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七分溫服.

    凡遇天行時(shí)氣.恐其傳染.須遲出早入.腹中常飽.身佩靈符.時(shí)焚椒、蘭、芷、術(shù)清烈之香.鼻孔涂雄黃最良.老君神明散.東坡圣散子等方.皆一派辛熱燥烈有毒之藥.全無扶正驅(qū)邪逐穢解毒之品.不知醫(yī)書.何以列之疫條.必系后人偽托.學(xué)人慎勿徇名妄用.害人非淺.虞天民辨之最詳.不可不考.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