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脾癰濕熱瘀血凝,章門穴腫兼隱疼,腹脹嗌干小水短,利下濕瘀補收功。
【注】此證始發(fā)章門穴,必隱疼微腫。由過食生冷,兼濕熱,或瘀血郁滯脾經(jīng)而成。令人腹脹,咽嗌干燥,小水短澀,初宜大黃湯、赤豆薏苡仁湯,二方合而用之,以攻滯郁。二便通利,腹脹全消,宜六君子湯扶脾調理。順逆看法與胃癰同。
章門穴又名脾募,在臍旁開六寸高上二寸。
五臟六腑諸募穴圖(二)(圖缺)
大黃湯(見大、小腸癰)
赤豆薏苡仁湯(見胃癰)
六君子湯(即香砂六君子湯去藿香、砂仁。見潰瘍門)
《串雅內外篇》(公元 1759 年)清趙學敏(恕軒)撰。四卷。為趙氏記錄整理著名“鈴醫(yī)”(走方醫(yī))宗柏云的學術經(jīng)驗,并為之增刪而成。書中記載多種治法及有效方劑,要求做到簡、驗、便、廉。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脾癰濕熱瘀血凝,章門穴腫兼隱疼,腹脹嗌干小水短,利下濕瘀補收功。
【注】此證始發(fā)章門穴,必隱疼微腫。由過食生冷,兼濕熱,或瘀血郁滯脾經(jīng)而成。令人腹脹,咽嗌干燥,小水短澀,初宜大黃湯、赤豆薏苡仁湯,二方合而用之,以攻滯郁。二便通利,腹脹全消,宜六君子湯扶脾調理。順逆看法與胃癰同。
章門穴又名脾募,在臍旁開六寸高上二寸。
五臟六腑諸募穴圖(二)(圖缺)
大黃湯(見大、小腸癰)
赤豆薏苡仁湯(見胃癰)
六君子湯(即香砂六君子湯去藿香、砂仁。見潰瘍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