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外臺秘要》 目赤痛方二十一首

    病源凡人肝氣通于目。若肝氣有熱,熱沖于目,故令赤痛。(出第二十八卷中)

    廣濟療目赤病及胎赤方。

    以 蛤裹置蜜二分鹽碌一分,夜臥,火炙暖著目 ,二四日瘥止。

    又方:豬膽和鹽碌五分,點 效。

    深師療眼赤痛除熱,黃連煎方。

    黃連(半兩) 大棗(一枚切)

    上二味,以水五合,煎取一合,去滓,展綿取如麻子注目,日十夜再。忌豬肉。

    集驗療目赤痛方。

    甘竹葉(二七片) 烏梅(四兩碎) 大錢(三文)

    上三味,以水二升,洗漬藥半日,早向東灶煮之三沸,三上三下,取二合,臥以注目又療目赤痛,洗眼方。

    蕤核仁(二十枚碎) 苦竹葉(一把) 細辛(半兩)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半升以洗眼,日三五度甚妙,刪繁療眼赤洗眼,竹葉湯方。

    淡竹葉(五合) 黃連(四枚) 青錢(二十文) 大棗(二十枚去皮核) 梔子仁(七枚) 車前草(五合)

    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以洗眼,日六七遍,此方甚良。忌豬肉。

    千金療眼赤暗方。

    杏未熟時杏仁汁(一合) 鹽(五兩) 青錢(三文)

    上三味合納瓷器中,封頭勿令泄,百日后出,著四 頭。日二三。

    千金翼療赤眼方。

    杏仁四十九枚,去皮尖,絹袋裹,飯底蒸之,承熱絞取脂,以銅青胡粉各如大豆,干姜石鹽各如半大豆許,熟研之,以雞毛沾取掠眼中 頭,日三夜再。

    又方:杏仁脂(一合) 鹽碌(如棗核大) 印成鹽(三顆)

    上三味,取杏仁脂法,先搗杏仁如脂,布袋盛,蒸絞取脂。置密器中,納諸藥,直坐著其中密蓋二七日,夜臥注目四 ,不過七度差止。

    又療赤眼不問久遠方。

    硼砂三兩,以酢漿 器中浸,日中曝之三日藥著器四畔,干者取如粟大夜著兩 ,不過三四度永瘥,并石鹽石膽等分尤佳。(并出第十一卷中通按 乃堅土或系粗瓦罐如KT 類也)張文仲療兩眼熱赤方。

    東壁上土,帛細羅,納如豆大兩 中,令淚出,三五度即瘥,常用大效。(肘后同)又傳效療眼赤無新久皆差。(神驗方)石鹽棗核大,人乳一棗許,置故銅碗中,以古錢十文研之,使青稠著碗底,取熟艾急搏一雞子許,掘地作小坑子,坐艾于坑中燒,使煙出,以銅碗覆上,以土擁四邊,勿令煙出,量艾燃注入后延年療眼赤熱不能得好差,此由肝中客熱不絕方。

    黃連(三兩) 秦皮(三兩)

    上二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食后溫服,分二服,如人行七八里服,必效同。

    又療眼赤飲方。

    前胡 黃連 秦皮 黃芩 梔子仁(各三兩) 決明子(二兩半) 蕤仁(一兩碎) 竹葉(一升)

    上八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三服,食后服之。忌豬肉。

    又療眼赤方

    蕤仁 黃芩 梔子仁 黃連 秦皮(各二兩) 竹葉(一升)

    上六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六合分三服。

    又療目赤熱方。

    前胡(二兩) 防風 決明子 黃連 蕤仁(各二兩) 竹葉(一升)

    上六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為五服。

    又竹葉飲主痰熱眼赤頭痛方。

    竹葉(一握) 犀角屑 升麻 干葛(各二兩) 黃芩 麥門冬(各三兩去心)

    上六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為三服。

    又方:竹葉(一握) 麥(一升淘) 地骨白皮(三分)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以麥熟為度,食后分二服。(蔣孝璋處此方)近效療眼赤痛眼漠漠方。

    硝石研末,于眼四角各點一粟許,須臾熱淚出,便睡,睡覺,以漿水洗,又明目。

    又療赤眼及眼睛上瘡方。

    秦皮一大兩,以清水一大升于白瓷碗中浸,春夏一食久,以上看碧色出,即以箸頭纏綿,點瀝卻又敕賜源干曜療赤眼方。

    生石蜜 朱砂(光明者) 石鹽 芒硝 鹽碌 石決明(去粗皮細研各六分) 蕤仁(三百顆) 黃連(宣州者) 細辛(各一兩) 烏賊魚骨(長二寸去甲)

    上十味搗篩,細研,欲著時,少少取白蜜和,置眼兩大角中如綠豆許大,仍不避風日,唯破及枯除此并差,萬金不傳。忌豬肉生菜。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