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萬氏秘傳外科心法》 肚腹癰

    作者: 未知

    肚腹癰,生于肚臍之側,乃太陰脾經(jīng)所司也。因脾有熱,心火太盛,初起根腳如盤,寒熱發(fā)戰(zhàn),宜用艾灸,可使重變輕也。宜內服外敷后藥,后上生肌散,切勿勾割。

    二十一味內托流氣飲

    人參、黃 、白術、木香、川樸、甘草、干葛、柴胡、蘇葉、黃連、桔梗、枳殼、肉桂、檳榔、當歸、白芍、白芷、川芎、防風、二花、牛子。

    空心服。

    七味敷方

    龍膽草、乳香、沒藥、熊膽、黃連、牛膝、二花。

    共研細末,用檳榔磨水,好酒調藥,敷毒四圍,即愈。

更多中醫(yī)書籍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
  • 作者:
    李用粹
  • 作者:
    唐慎微
  • 作者:
    張璐
  • (公元 1359 年)元.滑壽(伯仁)著。一卷。以浮、沉、遲、數(shù)、滑、澀六脈為綱,論述脈象及辨脈之法,甚有心得。

    作者:
    滑壽
  • 作者:
    李中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