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退思集類方歌注》 吳茱萸湯

    作者: 王泰林

    治陽(yáng)明胃寒,食谷欲嘔,及少陰吐利,手足逆,煩躁欲死者;又厥陰干嘔,吐涎痛者,并主之。

    吳茱萸(一升洗) 人參(三兩) 生姜(六兩) 大棗(十二枚) 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加附子一枚,名吳茱萸加附子湯,治寒疝腰痛,牽引睪丸,脈沉遲者。

    吳茱萸湯人參棗,重用生姜溫胃好。(吳萸、生姜溫胃散寒,人參大棗緩脾益氣,亦中焦之

    能保。(吐利而手足厥冷,煩躁欲死,少陰之陽(yáng)并露矣。吳茱萸為厥陰之主藥,上可溫胃寒,下可救腎陽(yáng),故能統(tǒng)治以上諸證。)又吳萸加附子湯,寒疝脈沉所宜搗。(疝為肝病,故用吳萸以直溫肝經(jīng),加附子以散寒溫腎。)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