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李東垣《脾胃論》) 治虛人傷寒。
麻黃 白芍 黃 炙甘草(各一錢) 人參 麥冬(各三分) 當歸 桂枝(各五分)
五味子
麻黃人參芍藥湯,桂枝五味麥冬襄,歸 甘草汗兼補,虛人外感服之康。(東垣治一貧士,內(nèi)蘊虛熱,外感大寒而吐血,法仲景麻黃湯加補劑,制此方一服而愈。原解曰∶“麻黃散外寒,桂枝補表虛,黃 實表益衛(wèi),人參益氣固里,麥冬、五味保肺氣,甘草補脾,芍藥安太陰,當歸和血。”后人用治虛人感冒頗效。若吐血、衄血,麻、桂究在所忌,勿因東垣之偶效,而遂信之以誤施也。)
(公元 1770 年)清.魏之琇(玉璜)編。原六十卷。經(jīng)王孟英新增重編為三十六卷。 分 345 門,集錄清以前歷代名醫(yī)的驗案,包括臨床各科,尤以溫熱病更突出。某些病案有王孟英按語。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李東垣《脾胃論》) 治虛人傷寒。
麻黃 白芍 黃 炙甘草(各一錢) 人參 麥冬(各三分) 當歸 桂枝(各五分)
五味子
麻黃人參芍藥湯,桂枝五味麥冬襄,歸 甘草汗兼補,虛人外感服之康。(東垣治一貧士,內(nèi)蘊虛熱,外感大寒而吐血,法仲景麻黃湯加補劑,制此方一服而愈。原解曰∶“麻黃散外寒,桂枝補表虛,黃 實表益衛(wèi),人參益氣固里,麥冬、五味保肺氣,甘草補脾,芍藥安太陰,當歸和血。”后人用治虛人感冒頗效。若吐血、衄血,麻、桂究在所忌,勿因東垣之偶效,而遂信之以誤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