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胎產(chǎn)指南》 丸類

    作者: 張曜孫

    六味地黃丸

    熟地(八錢(qián)) 山藥(四錢(qián)) 山萸肉(四錢(qián)) 澤瀉(三錢(qián)) 茯苓(三錢(qián)) 丹皮(三錢(qián))

    補(bǔ)陽(yáng)宿鳳丸

    白術(shù)(一兩) 黃 (一兩) 茯苓(一兩) 川芎(一兩) 五味子(一兩) 大甘草(一兩)白芍(一兩) 巴戟(一兩) 破故紙(一兩) 萸肉(一兩) 天門(mén)冬(一兩) 肉蓯蓉(一兩) 川牛膝(一兩) 廣皮(一兩) 知母(一兩) 杜仲(一兩) 濃黃柏(一兩) 懷山藥(一兩) 虎骨(一兩) 生地(二兩) 熟地(二兩) 麥冬(二兩) 人參(二兩) 當(dāng)歸(二兩) 杞子(二兩)

    用十年陳線雞一只,宰凈蒸熟,去皮油,取肉骨焙燥,合諸藥,煉蜜為丸。

    先天大造丸治骨蒸癆熱。

    紫河車(一具) 人參(一兩) 當(dāng)歸(八錢(qián)) 麥冬(八錢(qián)) 銀柴胡(六錢(qián)) 生地(二兩)胡連(五錢(qián)) 山藥(一兩) 石斛(八兩,酒蒸) 杞子(一兩) 黃柏(七錢(qián),酒蒸)

    另將門(mén)冬、地黃,先搗如泥,河車蒸熟,亦搗,后入諸藥末,均為丸。若焙河車末,煉蜜為丸。

    加味益母丸

    白術(shù)(一兩) 益母草(四兩) 條芩(八錢(qián))

    蜜丸,孕婦諸癥并可治之。亦可作大丸,如彈子大,清湯送下。

    孕內(nèi)常服一丸甚好。多氣人,加木香三錢(qián)。弱人安胎飲送化。胸膈不舒,加紫蘇二錢(qián)、陳皮二錢(qián)。

    香連丸

    黃連(二十兩) 吳萸(十兩,同炒赤色,去吳萸)

    俱為細(xì)末,醋糊丸,梧子大,每二十丸為率。

    又一方 加連肉。

    補(bǔ)陰大造丸

    河車(一具) 人參(一錢(qián)五分) 歸身(二兩) 天冬(一兩三錢(qián)) 五味子(五錢(qián)) 山藥(八錢(qián)) 杜仲(七錢(qián),姜炒) 牛膝(一兩,酒浸) 黃柏(七錢(qián),鹽水炒) 熟地(二兩)

    柴前梅連丸

    柴胡(二錢(qián)) 前胡(二錢(qián)) 胡黃連(二錢(qián)) 烏梅肉(二錢(qián)) 豬脊髓(一條) 豬膽(一個(gè))韭白(十根,長(zhǎng)一寸)

    前四味為末,另將脊髓、豬膽、韭白同搗如泥,入童便一盞,熬如稀糊,入葉末,再搗為丸,綠豆大,每服三四十丸,清湯送化。

    安神丸(即安寢丸) 治憂愁思慮,傷心不食。

    黃連(一兩二錢(qián)) 朱砂(一兩,水漂) 當(dāng)歸(五錢(qián)) 懷生(五錢(qián),酒洗) 炙甘(五錢(qián))

    清氣化痰丸 治痰火通用。

    陳皮(一兩,去白) 杏仁(一兩,去皮尖) 枳實(shí)(一兩,面炒) 黃芩(一兩,酒炒) 栝蔞仁(一兩,去油) 膽星(一兩五錢(qián)) 制半夏(一兩五錢(qián))

    姜汁丸。

更多中醫(yī)書(shū)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