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妊娠泄瀉,有風(fēng)寒暑濕之外感,飲食生冷之內(nèi)傷。病發(fā)一時(shí),察其所因。如胃風(fēng),加味理中、加味治中、四苓、不換金正氣、胃苓等方,對(duì)證而治之即愈。然又有由脾腎二臟虛者,不可不知。夫血統(tǒng)于脾,血擁胎元,則脾陰虛而食不運(yùn)化,脾主健運(yùn),下焦壅滯而清氣難舒,于是水谷難消而作瀉?;蛞蛱ハ涤谀I,胎竊其氣以擁護(hù),而腎氣既弱,命門火衰,不能上蒸脾土,此皆妊娠泄瀉之由也。如脾虛內(nèi)傷,用加味六君子湯,隨所因而加之。命門火衰,加益智以助之。至于妊娠久瀉,元?dú)庀孪?,發(fā)熱作渴,肢體倦怠,用補(bǔ)中益氣湯。密齋治妊娠泄瀉,以補(bǔ)中安胎為主,用加味四君子湯,如久瀉大渴者,人參白術(shù)散主之,甚效。
胃風(fēng)湯治風(fēng)冷乘虛入客腸胃,米谷不下,泄瀉注下,及腸胃濕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或下如魚腦,日夜無(wú)度。
人參 白術(shù)(土炒) 茯苓 當(dāng)歸 川芎 芍藥(炒) 肉桂(各等分)
入粟米一撮,水煎服。如腹痛加木香。此方治瀉久氣血兩虛誠(chéng)妙。然肉桂非久虛臟冷者斷不可用。
其曰胃風(fēng),取其益胃而升舉也。方中肉桂犯胎忌用,如不得已,或炒用,或易桂炭。如胃苓湯中肉桂,亦不可不審用。
加味理中湯治妊娠臍下陰冷洞瀉。
人參 白術(shù)(土炒) 白芍 茯苓 干姜 黃連 木香 藿香葉 訶子肉 肉豆蔻(面煨) 甘草(各一錢)
生姜三片,大棗二枚,水二鐘,煎一鐘,饑時(shí)服。
加味治中湯治飲食過(guò)多,脾胃之氣不足運(yùn)化而作瀉。
人參 白術(shù)(土炒) 炮姜 甘草(各一錢) 陳皮 青皮(各七分) 砂仁(五分)
水煎服。
四苓散(附五苓散。) 治伏暑煩渴瀉水。
白術(shù)(土炒) 豬苓 澤瀉 茯苓
各等分為末,米飲調(diào)下。此方加肉桂,即五苓散。
不換金正氣散治妊婦傷濕泄瀉。
蒼術(shù)(制) 濃樸(姜汁制) 陳皮 藿香 制半夏(各一錢) 甘草(五分)
姜、棗為引,水煎服。
胃苓湯治脾濕太過(guò),胃氣不和,腹痛泄瀉,水谷不化,陰陽(yáng)不分,此平胃散與五苓散合方也。
蒼術(shù)(制) 濃樸(姜汁制) 陳皮 白術(shù)(土炒) 茯苓 豬苓 澤瀉(各一錢) 官桂炙草(各五分)
姜三片,棗二枚,水煎食遠(yuǎn)服。方中有桂,孕婦忌用,或易服不換金正氣散更妥。
加味六君子湯
人參(隨宜) 白術(shù)(一錢或一錢五分,土炒) 茯苓(一錢) 陳皮(八分) 制半夏(一錢)炙草(五分)
生姜引,水煎服。米食所傷,加谷芽。面食所傷,加麥芽。肉食所傷,加山楂。如肝木侮土,兼寒熱作嘔,加柴胡、生姜。若兼嘔吐腹痛,手足逆冷,乃寒水侮土,加姜、桂。若泄瀉黃色,乃脾土本色,加木香、煨肉果。若作嘔不食,腹痛惡寒,乃脾土虛寒,加木香、姜、桂。
密齋加味四君子湯治妊娠泄瀉,補(bǔ)中安胎為主。
人參 白術(shù)(土炒) 茯苓(各一錢) 炙草(八分)
水煎服。妊娠泄瀉,加炒白芍一錢,更分寒熱治之。如發(fā)熱而渴者為熱,加條芩一錢。不渴者為寒,加炒黑干姜五分,并用烏梅一個(gè)為引,水煎食前服。如渴瀉日久不止者,加酒炒白芍、訶子肉、炒干姜、烏梅二個(gè),去核。水煎食前服?;蚍藚仔g(shù)散亦妙。
人參白術(shù)散治久瀉大渴者。
人參 白術(shù)(土炒) 茯苓 炙草(各一錢) 藿香 木香 干姜(各五分)
水煎,頻頻與之,以代湯水效。
補(bǔ)中益氣湯(見本卷諸痛門。)
《時(shí)方歌括》(公元 1801 年)清.陳念祖(修園)著。二卷。 選擇常用方劑 108 首,按性質(zhì)分為十二類,敘理簡(jiǎn)明,便于學(xué)習(xí)。
《時(shí)病論》(公元 1882 年)清.雷豐(少逸)著。八卷。闡述四時(shí)的“伏氣”、“新感”等急性熱病,立法清晰,為有關(guān)溫?zé)岵?重要著作之一。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妊娠泄瀉,有風(fēng)寒暑濕之外感,飲食生冷之內(nèi)傷。病發(fā)一時(shí),察其所因。如胃風(fēng),加味理中、加味治中、四苓、不換金正氣、胃苓等方,對(duì)證而治之即愈。然又有由脾腎二臟虛者,不可不知。夫血統(tǒng)于脾,血擁胎元,則脾陰虛而食不運(yùn)化,脾主健運(yùn),下焦壅滯而清氣難舒,于是水谷難消而作瀉?;蛞蛱ハ涤谀I,胎竊其氣以擁護(hù),而腎氣既弱,命門火衰,不能上蒸脾土,此皆妊娠泄瀉之由也。如脾虛內(nèi)傷,用加味六君子湯,隨所因而加之。命門火衰,加益智以助之。至于妊娠久瀉,元?dú)庀孪?,發(fā)熱作渴,肢體倦怠,用補(bǔ)中益氣湯。密齋治妊娠泄瀉,以補(bǔ)中安胎為主,用加味四君子湯,如久瀉大渴者,人參白術(shù)散主之,甚效。
胃風(fēng)湯治風(fēng)冷乘虛入客腸胃,米谷不下,泄瀉注下,及腸胃濕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或下如魚腦,日夜無(wú)度。
人參 白術(shù)(土炒) 茯苓 當(dāng)歸 川芎 芍藥(炒) 肉桂(各等分)
入粟米一撮,水煎服。如腹痛加木香。此方治瀉久氣血兩虛誠(chéng)妙。然肉桂非久虛臟冷者斷不可用。
其曰胃風(fēng),取其益胃而升舉也。方中肉桂犯胎忌用,如不得已,或炒用,或易桂炭。如胃苓湯中肉桂,亦不可不審用。
加味理中湯治妊娠臍下陰冷洞瀉。
人參 白術(shù)(土炒) 白芍 茯苓 干姜 黃連 木香 藿香葉 訶子肉 肉豆蔻(面煨) 甘草(各一錢)
生姜三片,大棗二枚,水二鐘,煎一鐘,饑時(shí)服。
加味治中湯治飲食過(guò)多,脾胃之氣不足運(yùn)化而作瀉。
人參 白術(shù)(土炒) 炮姜 甘草(各一錢) 陳皮 青皮(各七分) 砂仁(五分)
水煎服。
四苓散(附五苓散。) 治伏暑煩渴瀉水。
白術(shù)(土炒) 豬苓 澤瀉 茯苓
各等分為末,米飲調(diào)下。此方加肉桂,即五苓散。
不換金正氣散治妊婦傷濕泄瀉。
蒼術(shù)(制) 濃樸(姜汁制) 陳皮 藿香 制半夏(各一錢) 甘草(五分)
姜、棗為引,水煎服。
胃苓湯治脾濕太過(guò),胃氣不和,腹痛泄瀉,水谷不化,陰陽(yáng)不分,此平胃散與五苓散合方也。
蒼術(shù)(制) 濃樸(姜汁制) 陳皮 白術(shù)(土炒) 茯苓 豬苓 澤瀉(各一錢) 官桂炙草(各五分)
姜三片,棗二枚,水煎食遠(yuǎn)服。方中有桂,孕婦忌用,或易服不換金正氣散更妥。
加味六君子湯
人參(隨宜) 白術(shù)(一錢或一錢五分,土炒) 茯苓(一錢) 陳皮(八分) 制半夏(一錢)炙草(五分)
生姜引,水煎服。米食所傷,加谷芽。面食所傷,加麥芽。肉食所傷,加山楂。如肝木侮土,兼寒熱作嘔,加柴胡、生姜。若兼嘔吐腹痛,手足逆冷,乃寒水侮土,加姜、桂。若泄瀉黃色,乃脾土本色,加木香、煨肉果。若作嘔不食,腹痛惡寒,乃脾土虛寒,加木香、姜、桂。
密齋加味四君子湯治妊娠泄瀉,補(bǔ)中安胎為主。
人參 白術(shù)(土炒) 茯苓(各一錢) 炙草(八分)
水煎服。妊娠泄瀉,加炒白芍一錢,更分寒熱治之。如發(fā)熱而渴者為熱,加條芩一錢。不渴者為寒,加炒黑干姜五分,并用烏梅一個(gè)為引,水煎食前服。如渴瀉日久不止者,加酒炒白芍、訶子肉、炒干姜、烏梅二個(gè),去核。水煎食前服?;蚍藚仔g(shù)散亦妙。
人參白術(shù)散治久瀉大渴者。
人參 白術(shù)(土炒) 茯苓 炙草(各一錢) 藿香 木香 干姜(各五分)
水煎,頻頻與之,以代湯水效。
補(bǔ)中益氣湯(見本卷諸痛門。)